專項投入不斷增大
2006~2012年全院共獲批復修繕購置專項項目634個,金額19.8億元,平均每個研究所每年獲批修購資金927萬元。其中,規劃一期(2006~2008年)以“填平補齊,扶危濟困”為主體思路,重點解決長期以來科研條件改善類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規劃二期(2009~2012年)以“突出重點,集聚優勢,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為主體思路,突出加強對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領域、優勢學科和國家急需的重大技術領域的建設,同時,加強基地建設和推進科技條件資源的“共建共享共用”,使研究所從“求生存”上升到“謀發展”,部分實力較強的研究所開始以國際化的視野布局高水平的條件建設。
實施成效持續顯現
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以來,全院完全依托修繕購置專項投入建設,建成或通過認證的各類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和服務平臺共12個,包括5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2個部級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2個部級檢測中心、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資源中心和1座國家種質資源圃。全院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其他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基本都通過修繕購置專項獲得了條件改善。這些科研平臺的建設和完善為農業科技發展進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撐系統和技術平臺。院所面貌明顯改善。通過修繕購置專項的支持,全院的科研試驗樓、野外觀測試驗臺站、資源庫等房屋設施得到了修復和改造,水電暖氣等基礎設施上不足的困難得到解決,消除了一些安全隱患。長期以來困擾全院的科研基礎設施短缺、陳舊、落后等問題得到明顯改觀,房、水、電、暖、氣、路等基礎設施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科研裝備水平顯著提升。在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大批購置和升級高標準、高水平的儀器設備,顯著提升了研究所科研裝備水平,有力推動了農業科研的深度逐步深入,廣度逐步拓展,視野不斷開闊,前瞻性不斷加強,科研能力不斷提升。例如,2006年以前,上海獸醫所全所單價10萬元以上的科研儀器設備僅有13臺件,價值不足500萬元,科研條件嚴重不足,研究領域局限在動物血吸蟲和寄生蟲病研究,發展十分緩慢。在修繕購置專項的支持下,上海獸醫所集中裝備了6000多萬元的科研儀器設備,科研基礎條件顯著改善,尤其是2007年修購項目配置的科研條件開始發揮作用后,研究項目和經費開始大幅增加,逐步引進了高層次專業人才和團隊,科研實力顯著提升,研究領域迅速拓展。
共建共享初見成效。在二期規劃中籌劃“共建共享試點”,投向豬藍耳病研究中心、南繁基地、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共享體系等7個試點項目,面向大型共享儀器平臺,試驗基地和信息資源共享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全院在修繕購置專項規劃中啟動了海南繁育基地共建共享試點,在棉花研究所已有基地基礎上,建成了規范的標準化試驗田和排灌設施,以及5000多平方米的連種連收選種圃,面向全國逐步開放。目前,全國棉花南繁工作的60%-80%都由該共享平臺承擔,每年都有20多個省(區、兵團)的農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及農業種子企業通過該共享平臺開展南繁工作。(通訊員 任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