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甘肅省平涼市人民政府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共建“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肉牛種質科技創新基地”。牧醫所所長秦玉昌與平涼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王奮彥分別代表雙方在協議上簽字。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平涼市委書記郭承錄強調,平涼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養牛歷史,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也造就了獨特的平涼紅牛優質肉牛種質資源。經過多年的發展,牛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品牌效應初見成效,種、養、加、貿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已成為農民脫貧增收的首位產業。牧醫所是全國綜合性畜牧科學研究的權威機構,在肉牛育種方面優勢明顯。共建“西部肉牛種質科技創新基地”,對于提升平涼紅牛品質、加快我國肉牛遺傳改良進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郭承錄表示,平涼市將積極做好基地各項協調保障工作,竭盡全力提供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環境,努力將基地打造成全國農業科技創新的高地,把平涼紅牛打造為大動物育種的第一品牌。
秦玉昌指出,平涼是全國肉牛養殖的優勢產區,多年來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肉牛產業發展,加強肉牛地方品種保護,深化院地科技合作,對推進精準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秦玉昌強調,平涼紅牛產業雖具有一定規模,牛肉品質優良,但目前只是一個品牌,不是一個品種,創新基地的建設對于推動西部地區現代畜牧業發展,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民族特色的地方肉牛新品種,打造國際國內知名的產品品牌,促進平涼紅牛產業的形成,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將發揮重要支撐作用。牧醫所將秉承求真、務實、創新、卓越的發展理念,將創新基地建設成為平涼紅牛育種硅谷,進一步提升我國肉牛育種能力。
牧醫所黨委書記馬瑩與基地所在地平涼市崆峒區黨委負責同志就所地黨支部共建深入交換了意見。雙方將以西部肉牛種質科技創新基地為依托,以支部共建為抓手,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開展肉牛養殖技術培訓與指導,提高養殖農民生產水平和收益,推動當地肉牛養殖業健康發展。(通訊員 高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