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交部國際司張雷副處長、禮賓司李濤處長和條法司齊大海副處長等組成的調研小組一行4人,2006年6月21日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實地調研在我國建立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區域中心(CCCAP)的有關事宜。翟虎渠院長親切接見了外交部調研小組的各位成員,我院主管該項工作的屈冬玉副院長、農業部科教司石燕泉副司長、國際合作司盧肖平副司長、科教司交流處劉艷處長、國際合作司美大處陳植新處長等陪同調研。
農業部石燕泉副司長、陳植新處長和我院屈冬玉副院長分別就我國建立CCCAP的必要性、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及其與中國的合作歷史、籌建CCCAP的基本框架和計劃等向調研小組做了匯報。匯報會由我院國際合作局張陸彪局長主持。院國際合作局貢錫鋒副局長以及蔬菜花卉研究所的領導參加了匯報。
匯報會上,農業部科教司石燕泉副司長首先結合我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闡明了在我國建立CCCAP的必要性。他指出,CCCAP的建立對于增加我國農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提高農業科研水平有著重要意義,并且得到了國家領導人和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但目前還沒有農業方面的國際組織在我國設立區域中心,CCCAP的籌建沒有先例供參照,希望外交部能夠對CCCAP籌建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外事程序和員工禮遇等問題提出指導性建議。
農業部國際合作司陳植新處長介紹了聯合國系統(世界銀行、糧農組織等)所屬CGIAR。通過分析CGIAR和國際馬鈴薯中心(CIP)的宗旨、結構、成員組成及其所開展的工作,認為宜將其定義為聯合國系統專門機構或政府間國際組織。CGIAR成立于1971年,是一個非盈利性的國際農業研究機構(相當于聯合國的大農業科學院),是66個成員國家和部分國際組織以及基金會發起的組織,下設15個國際農業研究中心,8500多名科學家分布在100多個國家開展工作。CGIAR主席由世界銀行負責發展事務的副行長兼任。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受農業部委托,已經與11個研究中心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其中有7個研究中心在我國設立了辦事處,5個研究中心與我國合作建立了聯合實驗室。
我院屈冬玉副院長系統介紹了我國與CIP合作20多年的歷史和成就,分析了在我國建立CCCAP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重要意義,并闡述了擬籌建CCCAP的基本框架和計劃。他指出,我國是薯類作物生產大國,薯類作物的栽培面積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重視薯類作物的生產,加快科研步伐,促進農業科技的國際化,對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中國與東盟貿易一體化、開發生物能源和帶動西部貧困地區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可喜的是,我國蓬勃發展的薯類產業為深入開展薯類科研工作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加之項目依托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已有的人才優勢、科研成果優勢、網絡優勢和國際合作的管理經驗,無疑為在我國建立CCCAP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屈冬玉副院長強調指出,CCCAP的建立將極大地促進我國和亞太地區國家薯類作物的科研、生產和開發;同時,這一工作將為我國農業科研國際化積累經驗,為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地參與國際科技合作提供借鑒。
在聽取匯報以后,外交部國際司張雷副處長、禮賓司李濤處長和條法司齊大海副處長先后發言,肯定了在我國建立CCCAP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為把CCCAP定位為國際法人地位是恰當的,同時表示外交部將積極配合有關CCCAP籌建工作。
匯報會結束后,外交部調研小組參觀了CGIAR下屬研究中心在我院設立的駐京辦事處和蔬菜花卉研究所,并考察了該所馬鈴薯科研現狀。
分享到
外交部調研小組到我院專題調研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區域中心建設工作
發布時間:2006-06-23
|來源: 國際合作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