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萌山指出,農業部韓長賦部長及副部長余欣榮作出重要批示,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國家自然基金委楊衛主任、財政部科教文衛司趙路司長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是對中國農科院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更高期待。家洋院長的工作報告,體現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要求,全面體現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的要求,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針對性,是指導全院今后5年發展的重要報告。
陳萌山強調,今后5年是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進入全面推進期的5年,也是全面建設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決戰的5年。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要聚焦科技創新,唱響創新主題,做好創新篇章,切實增強創新的主動性、能動性,用創新打開思維、開辟思路。一是牢固樹立“頂天立地”的指導思想,做好創新重點領域布局。要抓住制定“十三五”規劃和實施創新工程的關鍵時機,堅持國家需求和產業發展導向,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進一步開展科技發展戰略研究。要緊貼科技發展的趨勢和產業的變化,在學科和時空上提前布局,逐步實現全國農業生態區域、農業學科領域全覆蓋,建立與國家重大需求吻合、國際科技前沿同步、創新國家隊地位相稱的重點學科和任務布局,支撐引領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現代化發展。二是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做好創新項目規劃。要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學科選題,聚焦重點方向和熱點領域,建立動態穩定的團隊,納入預算長期連續支持,謀求率先突破。要立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立足現代農業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凝練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組織創新活動,破解發展難題,引領中國農業科技發展方向。三是深化科研體制改革,激發科研創新活力。要運用創新思維,加強院內外合作,建立開放共享,上中下游結合,技術工藝設備配套的創新網絡,建立起更大范圍協同創新的科研機制,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高效配置,加快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系統攻關。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運用創新工程先行先試有利條件,落實好有關政策辦法,在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上大膽探索實踐。四是加強支撐體系建設,打牢科技創新的基礎。要加強科研基地平臺條件建設,加大科研基地建設力度,出臺管理考評辦法,提高集約程度、共享水平和管理能力,打造一批現代化的科研試驗基地;抓住國家科技平臺建設機遇,力爭在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方面有新的突破;重點抓好通州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分期有序推進,逐步建成具有世界級水平的綜合科研平臺。要加強人才團隊建設,以“青年英才計劃”為抓手,大力實施“引進”和“培育”兩大工程,統籌推進科研、轉化、管理、支撐隊伍建設和研究生教育。要加快成果轉化和科技產業發展,全面推廣種業權益改革試點的成果做法,著力推進所辦企業改制,提高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轉化收入水平與企業盈利水平。五是加強院所文化建設,營造濃郁的科研氛圍。按照方向明確、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立體覆蓋要求,打造創新的軟環境,把院所打造成宜于創新、富于創新的天地。要積極引導科研人員樹立獻身農業、獻身科技,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科技價值觀,增強創新自信。要大力弘揚敢于拔尖、勇于探索、理性質疑、追求卓越的科學精神,培育創新能力。要積極營造寬松包容、奮發向上的學術氛圍,形成創新導向。要加強科研道德建設,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凈化創新土壤。要加強院區物業統一管理、統一經營,打造美麗農科大院。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營造院所創新文化,宣傳創新成果,提升創新影響。
陳萌山要求,院屬各單位、機關各部門要迅速組織會議精神的學習傳達,準確領會精神,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會議的要求上來,切實把工作行動統一到會議的部署上來。要密切結合自身的實際,提出貫徹落實意見,完善“十三五”規劃,制定2016年重點工作計劃。要把院工作會議和本單位、本部門確定的重點工作,分解細化到各職能部門、各科研團隊和每一個崗位,明確牽頭部門、具體目標任務和時間要求。要轉變工作作風,加強督查督辦,全面推進績效管理,強化過程管控和結果運用,提高工作執行效率,提升院所機關服務水平。
會上,作科所、植保所、加工所、蘭州牧藥所、哈爾濱獸醫所、水稻所等6個研究所從不同側面就創新工程實施以來取得的重要進展作了交流發言。
院領導班子成員,院屬各單位和共建研究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院屬京區各單位、院機關各部門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及院機關處級干部等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