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動物疫病診斷、防疫和管理的新形勢,經農業部研究并報中編辦批準,2006年3月,農業部發布文件《農業部關于調整部屬畜牧獸醫單位機構編制的決定》(農人發〔2006〕3號),決定將“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更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同時加掛“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學北京分中心”牌子。這對拓寬我所研究領域,與其他研究院所共同加強獸醫學研究領域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研究,構建我國獸醫科學的研究體系和技術創新平臺將發揮重大作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經過幾代人的辛勤努力,在重大科技創新、培養高級畜牧科學技術人才和推動畜牧業科技進步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擁有畜牧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與博士后流動站、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畜禽分子遺傳育種中心和國家牛奶質量改良中心等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和開放型科研平臺,組建了以農業部奶及奶制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和動物轉基因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為主的第三方社會公益性畜產品安全技術監測體系,建成了動物營養與飼料、動物遺傳資源與育種、動物生物技術與繁殖、草業科學等4個學科,重點開展了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在著重研究解決我國畜牧業生產中帶有普遍性、方向性、關鍵性和基礎性的重大科學技術難題方面做出了貢獻。到2005年底,畜牧研究所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研究員25名,博士36名,中國農業科學院杰出人才21人。建所49年來,畜牧研究所累計取得科研成果168項,獲得國家級獎勵22項,省部級獎勵74項,其它獎勵30項,通過國家審定的畜禽、牧草新品種11個,獲國家專利8項。
建國以來,我國動物防疫事業有了巨大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有效控制了一些長期嚴重威脅人類和動物健康的動物疫病,先后建立了比較健全的動物防疫監督和研究機構。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對外開放進程的加快,現行獸醫管理體制已明顯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尤其是機構不健全、職責不清晰、法律不完善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動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國際上特別是我周邊國家重大動物疫病時有發生,甚至出現局部蔓延,對我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成較大壓力,改革獸醫管理與科技支撐體制已經成為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為此,農業部高瞻遠矚,果斷調整部屬畜牧獸醫單位機構編制,特別是在原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的基礎上增加獸醫學科的設置,組建了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及北京、上海、哈爾濱和蘭州4個分中心,這一決策必將為進一步完善獸醫學科布局,建立科學高效的動物防疫體系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更名后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將在保持原有畜牧科研優勢的基礎上,加強獸醫學科建設,優先研究公共安全與衛生支撐技術,啟動農業部結核病與寵物疫病診斷實驗室建設,逐步發展成為寵物源性人畜共患病和寵物重大疫病防治、診斷和監測的研究中心;加強公共安全與衛生戰略研究,重點研究有關法律法規、國際動態等;針對我國尚未發生的外來動物疫病建立非依賴病原的快速診斷技術,盡快建立外來動物疫病綜合防制技術研究,為這些疫病的早期發現、診斷和控制奠定基礎。
更名是我所事業發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新的里程碑。我們堅信,在農業部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全國同行的關愛與鼓勵下,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必將為我國畜牧獸醫事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謹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我所的社會各界及海內外學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