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7:00研究生院教學樓一教內座無虛席,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第二屆學術節在這里隆重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遺傳學家、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李振聲,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屈冬玉、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韓惠鵬、研究生院副書記副院長王秀玲、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榮樂,人民日報主任記者蔣建科、農民日報主任孫乃會出席了開幕式。同時,還有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林業大學等兄弟院校的研究生會代表及農科院研究生共30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研究生院韓惠鵬院長代表主辦方致開幕詞,他希望學術節活動能越辦越好,辦出我院的特色和水平,不斷擴大規模和影響力。中國農科院屈冬玉副院長代表翟虎渠院長對本屆學術節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并預祝學術節圓滿成功。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第二屆學術節以“破浪揚帆,新人才開拓之路”為主題,由研究生院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聯合舉辦。本屆學術節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為依據,以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方法,活躍學術思想,提高學術創新意識,探索造就新世紀人才之路為宗旨。本屆學術節活動由“院士之聲—以興趣為始,以毅力為終”、“夢想飛揚——海外求學之路”、“科技前沿—基因組與蛋白質組學”、“院長寄語—漫談青年能力提升、當代青年創新與使命”四期專題活動組成,將歷時一個月。
開幕式結束后,第一場專題活動是李振聲院士的報告。李振聲院士從自己所接受的科研啟蒙教育、遠緣雜交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農科院的優良傳統等三個方面為廣大學子做了一場精彩而又意義深刻的報告。李院士首先從自己剛分配到北京中國科學院工作期間,印象最深的“華羅庚先生講怎樣學習”、“錢三強先生講怎樣做研究”、“艾斯奇先生講唯物論和辯證法”三個報告講起,告訴青年學子們“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的道理以及如何用哲學原理來指導科學研究,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李院士還滿懷深情地回憶了恩師馮兆林先生對他的言傳身教,言語中充滿了對導師的崇敬之情。談到自己的科研工作,李院士頓時神采飛揚,從開始的原始材料搜集,到探索性實驗,再到實驗中遇到的一次次困難,最終的攻克難關取得成果,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了小麥遠緣雜交研究工作的發展歷程,科研探索的艱辛歷程也深深地打動了在座的每一位聽眾。作為一個曾經和農科院有過多次交流合作的科研工作人員,李院士對農科院的評價非常高。尤其是農科院“理論聯系實際”和“團結協作,聯合攻關”這兩大突出的優良傳統給李院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學問一定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從生產中來,到生產中去。”這句話是李院士在報告中一再強調的,報告最后,李振聲院士再次殷切地希望青年學子們能夠潛心科研,踏實工作,注重用理論指導實踐,再由實踐上升到理論,不斷進步,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建設祖國和振興中華的橋梁。
報告結束后,大家久久不肯離去,都在一遍遍回味著大師的教誨。雖然李振聲院士的報告時間不長,但是在座的每位聽眾都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大家紛紛表示要珍惜眼前難得的學習機會和良好的學習條件,努力鉆研,勇于開拓,在科學求知的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揮灑青春和激情。(魯玉清)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屈冬玉做重要講話
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韓惠鵬致開幕詞
李振聲院士做報告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
學術節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