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化所為亞非國家小農戶可持續發展支招
近日,由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主辦,聯合國可持續農業機械化中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協辦的亞非國家小農戶可持續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班在南京召開。農機化所副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海外農機與裝備研究室主任曹光喬主持開班儀式。
此次培訓班為期7天,培訓首日,以提升亞非各國小農戶機械化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切入點,召開了“亞非國家小農戶農業機械化實踐與展望國際研討會”,圍繞中國基本農情、中國農科院主要研究成果與國際合作政策、中國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振興農村的政策環境、聯合國可持續農業機械化中心與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支持成員國發展農業的主要政策和工作成效等邀請了聯合國可持續農業機械化中心、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和中國農科院、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總站有關領導和專家與代表們交流信息、分享經驗。代表們在國別報告中分享了各自國家的農機化技術裝備保有現狀與趨勢預測,農機工業、流通與國際貿易發展情況,通過合作化、市場化及社會化服務等渠道發展小農戶機械化的案例,農業機械化在保障糧食安全、消除貧困和饑餓的案例與經驗等。代表們針對亞非國家小農戶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推廣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進行了座談交流。
培訓期間,代表們先后參觀訪問了農機化所、張家港市塘橋鎮金村農機合作社以及有關農業機械公司,詳細了解了我國農機合作社運營現狀、補貼政策、合作模式、發展問題。實地參觀了農業機械裝備生產流水線,進行了農機具現場試駕、無人機模擬操作等。代表們對我國現有小農戶農業機械化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結業儀式上,各國代表紛紛表示,此次培訓班為亞非各國的經驗共享、增進交流搭建了平臺;拓寬了農業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的國際合作道路;凝聚了亞非國家通過農機化提升小農戶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共同應對饑餓與貧困挑戰的信心,對各國提升小農戶農業機械化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希望以這次培訓班交流為契機,對接各國農業發展共同關切,促進合作共贏。
來自柬埔寨、喀麥隆、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尼泊爾、尼日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越南、津巴布韋15個國家的代表參加培訓。(通訊員 江帆)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