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國作物學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繽紛絢麗農作物深奧奇妙高科技”作物科普基地公眾開放日活動,推出精彩紛呈的作物科普大餐,完美邂逅六一兒童節。參觀人數達到900余人。
此次科普活動安排了18場參觀,現場展出的除了作科所培育的優良作物品種外,還有一些重要農作物,共計20種作物,86個品種及多種作物種子。其中,有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種植范圍最廣的糧食作物小麥,小麥與黑麥雜交而成的小黑麥,優異水稻品種及種質資源,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青稞,高寒作物燕麥,藥食兩用作物蕎麥,新型特色經濟作物籽粒莧,綻放著美麗花朵的胡麻,還有大家日常食用的花生、芝麻、甘薯、馬鈴薯等。此外,還展示了作科所的小麥立體勻播技術等。
志愿者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公眾普及了深奧的作物科學知識,使公眾尤其是小朋友們在認識作物的同時,能夠了解到作物領域的高科技知識,認識到作物科技進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作出的重要貢獻,并進一步體會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辛勤播種與付出。主辦方還準備了趣味問答和謎語競猜,寓教于樂,讓小朋友們在“科普之旅”中感受農作物科技的魅力。
此次活動得到了中國科協科技社團黨委的支持,同時也得到了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原子能農學會、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的協助。2019年第二期作物科普基地開放活動將于9月14-15日“全國科普日”期間舉辦。(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