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到河北調研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進展,期間實地考察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馬鈴薯主糧化項目在衡水的馬鈴薯替代種植試驗情況。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科技教育司司長唐珂陪同調研。
在試驗基地,項目組熊興耀研究員從替代種植的試驗目標、試驗布局、品種選取、播期選擇和節水對照等方面匯報了近期的試驗情況。余欣榮認真察看了馬鈴薯3個播期、8個品種的生產長勢,詳細詢問了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的節水、施肥、農藥和人工投入等情況,充分肯定了馬鈴薯替代種植試驗的意義和進展。他希望進一步提高試驗種植技術,完善試驗方案,探索一條真正適合地下水超采區的全雨養條件下馬鈴薯替代種植最優模式。
6月20日,陳萌山主持座談會,食物營養所所長王小虎代表馬鈴薯主糧化項目組向余欣榮副部長匯報了項目總體進展和衡水替代種植試驗的初步結果。會上,余欣榮充分肯定了替代種植取得的成績和項目研究取得的新進展。他強調,馬鈴薯主糧化應從三個方面繼續加快推進,一是馬鈴薯主糧化應明確新定位。馬鈴薯主糧化是循環、節水、可持續農業道路的積極探索,具有較高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項利當代利未來、利中央利地方、利農民利企業的偉大事業。馬鈴薯主糧化緊緊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其綜合性開發必將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開辟新路徑,并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二是馬鈴薯主糧化應明確新思路。優先加快科研和企業合作,提高農戶、企業、科研專家、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通過需求開發、市場開發和良種開發,探討優質增產新模式。進一步明確馬鈴薯主糧化項目研究思路,根據生產實踐和區域特點,調整和改進項目設置和科研進度,推動項目更好、更快地完成。三是馬鈴薯主糧化應明確新要求。項目研究要形成多學科、多領域協同攻關機制,加大種薯體系、節水制度改革、機械化創新、知識產權等研究,發揮政策、稅收、補貼等杠桿作用。認清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程,堅定馬鈴薯主糧化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加快科學研究進程,提高科研成果轉化速度,爭取實現更大的突破。
陳萌山表示,余欣榮副部長的講話為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定位,理清了思路,增添了信心。項目組將按照余欣榮副部長提出的新要求,逐一細化落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辟馬鈴薯主糧化研究的新局面。按照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和要求,充分發揮行政力量、科研力量與市場力量的協同創新作用,做好與企業對接、與實踐聯合,做到再充實、再增速和再提效。
科技管理局副局長陸建中、蔬菜所黨委書記孫日飛、農產品加工所所長戴小楓、河北省農科院院長王慧軍、旱作所所長龐昭進,以及主糧化項目組主要專家成員參加了調研與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