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練學科發展方向,把公益、基礎、前沿作為研究所的長期定位
蜜蜂是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5月,美國白宮頒布了由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和美國農業部(USDA)聯合起草的《關于保護蜜蜂及其他傳粉者的國家戰略發展規劃》,該規劃為5年計劃,2015年已投入資金4853 萬美元,2016年經費預算為8249 萬美元,用于圍繞蜜蜂等傳粉者生存現狀及生物學、環境因素的影響、棲息地保護、土地管理和相關數據信息共享等5大方面開展科學研究,可見蜜蜂對于國家經濟發展、糧食安全生產及生態環境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國也高度重視農業與養蜂業的結合工作,農業部近年來多次召開蜜蜂授粉專題會議并下發指導文件,要求加大蜜蜂授粉相關研究,切實解決授粉機理機制和相關前沿技術研究,準確定位了蜜蜂所在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糧食增產等國家戰略層面的公益性質。蜜蜂所的重點科技創新任務就是圍繞重大產業需求,在種質資源與良種選育方向,致力于建成世界標準化蜂類資源基因庫;在蜂類授粉機理研究方向,力求蜂類授粉機制和技術創新取得突破,為農業增產增收提供新途徑。在理論探索上,重點開展蜜蜂生長發育、遷移演化、優異特性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力求揭示蜜蜂發育、繁殖、群體演變機制,挖掘蜜蜂優異特性、抗逆基因和高產基因,爭取5-10年內培育出原創性、系統性、不可替代的重大成果。
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把求賢若渴、感情留人、事業留人落到實處
蜜蜂所把開放辦所、人才引進作為重要的強所戰略,以求賢若渴的心情尋找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蜜蜂所家底薄、基礎差、平臺弱,很難依靠拼待遇吸引人才,但是全所上下在引進人才方面齊心協力,為人才引進千方百計開辟途徑,用感情留人、用事業留人,實現了青年英才零的突破。在每年的新入職人員招聘中,敢于打破常規,不再單一盯住應屆學生,而是多渠道、多層次進人,重點引進具有工作經歷的在職人員、博士后或海外留學人員等成熟型人才。2015年報考蜜蜂所的人員近90名,經過層層選拔,統一排序,共有11人通過考察,為創新工程補充了急需的科研力量。蜜蜂所十分重視現有科技人員的培養,鼓勵青年科技人員出國進修培訓,創造機會讓青年人在科研一線擔當重任。同時正在設立“香山青年”人才項目,不論是引進人才還是自有人才,都用同一標準培養支持,形成百花齊放、共同成長的寬松氛圍。
建立現代制度, 把公開透明、績效管理、依法治所作為研究所的基石
自2014年底實施科技創新工程以來,蜜蜂所按照現代研究所要求修訂完善11項制度,其中《績效考核辦法》等三個績效制度調研最細、歷時最長,先后召開7次所務(擴大)會議充分討論,結合研究所發展實際,著力配合創新工程的實施,把原來以個人為考核對象調整為以團隊為考核對象,并進一步優化了考核指標,制度更加清晰,職責更為明確,充分調動了團隊首席的積極性。為加強職能部門的服務意識和效率意識,將職能部門的考核指標與失誤率掛鉤,加大了獎罰力度。所務會和所常務會等會議都擴大范圍召開,讓年輕骨干有機會參政、議政;重大事項的相關進展都會在全所大會通報;所有事項都會公布在內網,內網已成為所務公開的重要平臺。各項制度辦法在實施前都充分討論,逐漸形成積極參與的議事氛圍。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堅定不移推動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2015年5月18日,蜜蜂所與中牧集團正式簽約,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對北京中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注資改制,形成中牧集團擁有60%股份、蜜蜂所擁有40%股份的股權結構。雙方將通過強強聯合,在產品研發、專業營銷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力爭在未來把中蜜公司打造成為集品牌、文化、經營為一體的國內一流的龍頭企業。這次合作是推進院辦企業現代化制度建設和科技產業化發展總體思路的具體實踐,是兩個國家隊的高端合作。改制后的企業力爭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充分激發創新活力,加快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進程,在蜂產品為人類健康服務上發揮出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把中蜜公司打造成管理規范、機制先進、業績優良的現代企業,把“華興”品牌做大做強,把該項目建成中國農科院企業轉制重組實現跨越發展的典范。(通訊員 李瑞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