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以下簡稱“行動”)首席科學家劉旭,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吳曉玲一行前往四川省督導檢查“行動”的執行進展。
督導檢查組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實地考察了傈僳族鄉新山村的梯田紅米、麻隴彝族鄉馬井村的奶桑王古樹、米易晚熟芒果,聽取了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以及米易縣縣政府分別匯報的“行動”執行進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計劃。 劉旭指出,在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下,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在新時代迎來了新的機遇,進一步完善種質資源中長期規劃,加強省級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勢在必行。我國目前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50萬份,計劃通過“行動”收集、各省征集以及國外引進等途徑,力爭到2030年實現我國種質資源保存數量達到80萬份的總體目標。劉旭高度評價了米易縣種質資源普查工作,他指出,領導重視、省市縣三級聯動,通過政策保障和宣傳引領,把種質資源工作與鄉村扶貧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相結合,取得了突出成效,值得學習借鑒。劉旭強調,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種質資源工作者要砥礪前行,勇于創新,在新時代做好種質資源工作。
吳曉玲充分肯定了自“行動”2015年實施以來,普查與收集工作所取得的階段性顯著成效。她指出,要抓住機遇,做好全面長遠戰略規劃,在普查與收集工作的基礎上,要把資源保護好利用好,強化種質資源體系建設,通過創新種質資源管理體制機制,強化高水平種質資源的隊伍建設,發掘一批有價值的優異特異資源,緊緊把握種業發展的資源“芯片”,高水平高質量推進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加快實現我國從種質資源大國向種質資源強國邁進。
座談會上,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種質資源中心主任李立會就四川省在普查實際工作中涉及到的幾個問題逐一進行了解答,并對四川省種質資源保護設施建設計劃提出建議。(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