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在齊齊哈爾市泰來縣舉行“水稻全量秸稈秋水切埋還田技術”現場測產。結果顯示,水稻畝產達到658.9公斤,比全量秸稈春旋還田、半量秸稈春旋還田分別增產10.2%和17.7%。該技術配套農機現場作業顯示,秸稈壓埋率95%以上,稻田表面基本無殘茬,不攪漿、不破壞土壤結構。同時,對比春季還田,顯著降低甲烷排放,秸稈腐解率提高15%以上。
該技術由資劃所牽頭組織中國科學院地理所、黑龍江省農科院、遼寧省農科院等單位,在中國農科院院所兩級重大任務及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支持下共同研發。針對黑土區低溫厭氧環境下水稻秸稈難以全量還田、春還淺旋等不合理方式導致稻田土壤退化的問題,項目組以“四變三調”為技術核心,開辟了水稻秸稈還田新路徑。與會專家認為,該技術農機農藝融合度好,作業效率高,秸稈腐解效果佳,為破解黑土稻秸還田難題、降低碳排放強度、提高水稻單產提供了重要路徑,是“養好用好黑土地”的重要措施。
北大荒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黑龍江省農村能源總站、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省農科院、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中國農科院重大任務局等單位70余名代表參加觀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