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徐麗君博士一行再次前往云南會澤,此行目的是為冬閑田利用燕麥高效生產測產,這是調研組開展優質燕麥高效利用研究以來第8次“征程”。
2017年11月,徐麗君博士與草原研究所孫啟忠研究員受中國工程院邀請,前往會澤縣(中國工程院扶貧點)開展產業扶貧工作。調研組在與有關鄉鎮、村、種植戶多次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充分利用會澤春閑田與冬閑田開展優質燕麥高效利用的試驗方案與發展思路。調研組分別于2018年3月、10月開展了兩次試驗,進行了不同茬口燕麥科技攻關,專家們先后10余次來到田間進行試驗跟蹤,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和改進后,取得了超預期的結果。根據實收測產結果,新品種與地方傳統燕麥品種相比,春閑田牧草產量高出210%,冬閑田燕麥種子生產產量提高2-3倍,土地凈收益提高幅度均在800元/畝以上,為當地縣委縣政府堅定發展燕麥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心劑”,研究成果也受到了中國工程院、國務院扶貧辦、云南省及曲靖市有關領導的肯定。專家團隊將繼續秉承中國農科院“面向三農、服務三農”的科研宗旨,不忘初心,做砥礪前行的農科人。
據悉,云南省會澤縣地處滇東北烏蒙山主峰地段,是我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之一。會澤山高陡峭,生態環境脆弱,山地面積占比高達95.7%,截止2018年底全縣有人口106萬,其中13.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縣,更是第二深度貧困縣。由于科技投入相對低、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農業耕作以馬鈴薯、玉米為主,農業科技較為落后,大量春閑田、冬閑田閑置,土地效益產出比偏低,嚴重影響會澤脫貧攻堅和群眾致富。(通訊員 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