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至萬物長,一年之計在于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都強調了農時農事的緊迫性,不能耽誤!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部院黨組的有關部署要求,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和恢復科研業務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有序推進科研生產復工方案,堅持疫情防控不懈怠、恢復業務有擔當,著力在“重點措施”防控、“重點項目”推進、“重點部位”復工、“重點農事”復產等“四個重點”上下功夫。
嚴疫情防控 方案制度保障措施不妥協
為全面恢復科研生產工作,植保所首先在制度和方案上做了充足準備。“樓長負責制”采用一周一報的方式,按照“每間辦公室、實驗室人員原則上不得超過1人”的原則,全面審核掌握進入實驗樓、辦公樓的人員。植保所組織全所300多名職工參加復工培訓視頻會,并將通過各種途徑籌集到的防疫物資陸續發放給返崗職工,制定《保潔保安人員疫情防控規則》,嚴格上崗條件,規范上崗過程,加強崗外監管,確保保潔保安人員自身絕對安全。制定《工作場所消毒實施方案》,成立“消毒防疫青年突擊隊”,加強開展工作場所全面消毒。通過所紀委監督小組的不定期督查,不斷推進“兩手抓、兩促進、兩不誤”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啟用手機“健康打卡”,職工復工檔案全掌控,及時了解職工每日早晚體溫和健康狀態、辦公和出行方式以及工作場所等各種信息。制定疫情防控期間開展工作的“特殊辦法”,利用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采取“網傳電子附件、后補紙質單據”的“零接觸”電子化報銷方式,全面恢復了日常財務報銷工作。
手機打卡對員工健康檔案和返崗檔案全面掌握
保“重點項目” 重大科技攻關不斷
為了保持田間數據監測的系統完整性,經濟作物害蟲監測與控制創新團隊、糧食作物害蟲監測與控制創新團隊和農藥化學與應用等創新團隊,在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繼續留守在云南江城、瀾滄、芒市、瑞麗及尋甸等地開展田間監測和發生規律研究,為疫情期間落實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
為更好地對國家“重點項目”科研工作作出合理安排,研究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間草地貪夜蛾防控科研工作方案》和《疫情防控期間沙漠飛蝗監測與防控研究工作方案》,明確疫情防控期間需開展的科研任務,承擔任務的各個科研團隊有序復工,各項監測與防控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展開,每周調度進展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先“重點部位” 復工復產安全有序
自2月3日起,所領導,職能部門和研究室負責人全面進入值班狀態。研究所優先安排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需求(如草地貪夜蛾防控和沙漠蝗防控)、國家重大研發計劃、農時農事急需的科研任務的團隊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工作。實驗樓除了在上午8點到下午 5點的開放時間外,其他時間也優先滿足這些“重點項目”科研人員的需要,特事特辦。2月10-25日,創新團隊首席、研究組組長、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任務的主持人等,原則上返崗復工。研究所對在所區學生宿舍居住、京所外居住和京外試驗基地居住的研究生,采取分類分批有序推進原則,在簽訂安全協議和進行必要的安全培訓后允許進入實驗場所開展科研工作。
制定8個野外試驗基地全面恢復科研生產活動工作方案,明確所在地政策研判與發布、擬返基地申請、返基地人員隔離觀察、上崗申請、劃定隔離區等事項,提出了疫情防控的強化措施,為基地有序全面復工提供了針對性的指導。廊坊和新鄉基地作為全所2個重要的綜合性野外試驗基地,既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也是復產復工的重中之重。3月4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這2個基地的復工率分別達到53%和88%。
抓“重點農事” 科技服務農資供給不斷
針對黃淮海地區小麥紋枯病和紅蜘蛛發生嚴重的形勢,2月1日,植保所新鄉基地協調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病蟲害發生調查,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免費提供無人機對新鄉周邊麥田進行了病蟲害飛防,解決了疫情期間農民兄弟不能集中外出下田的困境,為夏糧豐產帶來了“及時雨”。
新鄉基地聯防聯控保豐收
為保障湖北疫區的農資需求,植保所中保集團高度重視,僅僅2天時間就全部完成了從客戶下單到發客戶收貨的工作。集團公司緊急動員,上下聯動協作,解決了農資調動、物流運輸等各種問題,打通農藥運銷“最后一公里”,將32噸價值200余萬元的中保農藥產品,第一時間送到湖北十堰農戶手中。這批農資成為當地疫情期間首批到達市場的農業生產資料。為保證農戶農事技術需求,植保所專家通過田間地頭,空中課堂等各種形式進行技術指導。當前正值西瓜和甜瓜苗期病害防治的關鍵時期,3月4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葡萄及瓜類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組專家到北京大興區生產一線開展西甜瓜苗期病害防治指導,提出了注意棚室溫濕度管理、苗期水藥同施等技術措施以及集約化育苗及農事操作防病方案,為西甜瓜健康生產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針對西南三省春季馬鈴薯的金線蟲防治,作物線蟲病害流行和防控創新團隊協助制定四川省馬鈴薯金線蟲田間試驗、調查采樣及防控技術方案,保證了云南、四川等省馬鈴薯金線蟲疫情田間防控試驗示范的順利實施。
不誤農時送農資,不誤農事診病害
3月正值大姜種植和土壤病蟲害預防的關鍵時期,2月27日,植保所安丘科研培訓基地空中課堂正式開班,以“土傳病害綠色防控新技術”為主題,針對今年春季雨水大、氣溫低的特點,土壤有害生物防治創新團隊專家講授了土壤熏蒸修復技術,提出生姜等作物種植管理的技術要點,指導生姜生產種植。針對目前非洲、中東、南亞等地爆發的大范圍蝗災,自2月16日起,草地有害生物監測與控制創新團隊,代表中國農科院進行了預警,并提出科學指導方案,先后在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網、中國科學網等媒體上報道20余次。(通訊員 歐陽燦彬)
創新團隊首席在線科普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