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冬玉肯定了基因組所的建設和發展取得的成績。他指出,基因所在深圳的建設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為基因所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基因組所的成立代表了農業科技發展的趨勢,體現了中國農科院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做出的學科方向調整,也體現了中國農科院在農業科技發展、農業國際合作中的擔當和責任。

屈冬玉就基因所未來的發展提出了5點要求。一是重視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科研人員要將自身發展與研究所發展相結合,與我國農業生產需求結合。二是重視產學研的結合。充分利用周邊高校資源,引進研究生開展基礎研究,與相關企業深入合作,找準結合點,加速基礎成果的產業化。三是充分利用農業部和深圳市的資源。在產業技術體系中既要建設“農業基因組學平臺”,又要建設“南方農業技術體系”,在建設成為最大的服務平臺的同時,也要將適合南方推廣的技術在深圳基地進行展示,提升深圳市在全國高新農業中的地位。四是加強國內合作。要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拓寬與各省農業科學院的合作,做成特色的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五是重視國際合作,尤其是“一帶一路”和“南南合作”。拓寬國際視野,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建設國際技術創新中心和培訓中心。
農業部科教司巡視員石燕泉、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李金祥陪同調研。(通訊員 楊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