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支持邊疆脫貧攻堅,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和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簡稱“塔縣”)聯合實施“塔縣牦牛遺傳改良及產業扶貧”項目。4月8日,項目購置的首批70頭優良牦牛從青藏高原起運,跨越戈壁荒漠,星夜兼程,經過四天三夜長途運輸落戶帕米爾高原塔縣牦牛良種繁育基地。
畜牧業是塔縣的支柱產業,牦牛產業是支柱中的支柱,不僅是帕米爾高原牧民群眾的主要生產生活資料,也是當地干部和牧民群眾守疆固邊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發展高寒生態畜牧業的主導畜種,在帕米爾高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地位。由于長期未進行過系統選育,塔縣牦牛養殖存在靠天“吃飯”、粗放經營、良種率低、改良手段落后、養殖水平低、周轉速度慢、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在塔縣政府的邀請下,蘭州牧藥所和基因組所充分利用科技優勢,推動牦牛產業振興。
牦牛引入塔縣后,受到塔縣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和贊譽,塔縣縣委書記王福友、副縣長壽新平、縣委副書記范磊親赴塔縣牦牛良種繁育基地對引進的良種牦牛進行考察,并現場與科技人員進行交流。
據蘭州牧藥所副所長、牦牛資源與育種團隊首席科學家閻萍研究員介紹,該項目立足院地、所地合作,力爭以產業打造塔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橋頭堡,以點帶面助推當地脫貧攻堅。大通牦牛是蘭州牧藥所培育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個牦牛新品種。此次共引入良種大通牦牛后裔70頭,其中種公牛20頭、種母牛50頭。這些大通牦牛后裔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和較高的生產性能,深受牧民群眾歡迎。
依托蘭州牧藥所的牦牛資源與育種科技創新團隊,將從繁育基地建設、引進牦牛選擇、適應性觀測、良種繁育和配套技術及飼養管理培訓等環節全程參與,支持塔縣發展帕米爾高原牦牛產業,助力塔縣脫貧攻堅。(通訊員符金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