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
茶葉研究所主持的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茶葉質量安全與茶園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示范》課題中期工作會議暨茶園綠肥應用技術現場會在長沙召開。
據介紹,經過一年半的實施,該項研究取得登記綠肥新品種“茶肥1號”和茶樹生物農藥“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茶毛核•蘇”茶樹害蟲病毒制劑等3個,研究提出了茶園綠肥種植、土壤酸化改良、茶樹害蟲生物防治和碎茶堆積密度快速檢測等技術,編制形成了《茶園建設管理技術》、《綠茶標準化生產》等技術操作規程,建立了基于“3S”的茶園地理信息管理系統。科研人員在浙江、湖南、福建、湖北和廣東等主產省建立了茶園標準化生產技術核心示范點20個,示范茶園面積達到5萬余畝,各項技術推廣應用面積超過20萬畝;發表論文20余篇,申請專利5項,獲得發明專利1項;組織召開了茶樹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和茶園綠肥使用技術現場會,舉辦了30余次技術培訓班,培訓人員近3000人次,集成和示范推廣的多項技術對茶產業的支撐作用已逐漸顯示出來。
會議期間還召開了茶園綠肥新品種“茶肥1號”使用技術現場交流會,介紹了“茶肥1號”產品開發的過程、使用特點和推廣應用的情況,就其使用效果作了介紹。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了綠肥在茶園中的生長情況。(通訊員 張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