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藥應用風險控制創新團隊揭示了微塑料與農藥復合污染對土壤動物蚯蚓的復合毒性效應及相關機制,為微塑料與農藥復合污染的生態風險評估和防控提供了數據支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地膜覆蓋技術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得到廣泛應用。大量地膜殘留在農田環境中并被分解成微塑料,造成農田土壤微塑料污染。與此同時,農藥在施用過程中也易進入土壤環境。微塑料與農藥長期共存在農田土壤中,勢必會對土壤生物產生復合影響,對土壤生態安全造成威脅。
該團隊以農田地膜主要降解物聚乙烯微塑料和農田常用新煙堿類農藥吡蟲啉為研究對象,系統評估了不同尺寸的聚乙烯微塑料和吡蟲啉復合暴露對農田主要土壤動物蚯蚓生長發育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單獨暴露相比,二者復合污染對蚯蚓產生更顯著的毒性效應,導致蚯蚓體重降低、產生嚴重的表皮損傷和氧化損傷,并激活鐵死亡通路;這種復合毒性效應與微塑料在土壤中分布尺寸相關,小尺寸的復合污染暴露導致更強的毒性效應。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郭建英)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