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質量與生物安全研究室棉花病害實驗室承辦的全國棉花黃萎病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所長戴小楓出席研討會。來自全國10余家科研單位及高校的20余位棉花黃萎病研究領域的專家參加了會議。
戴小楓指出,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棉花枯萎病問題被解決以來,黃萎病即逐年上升為我國棉花生產的第一大病害,成為棉花高產穩產的主要障礙。由于該病病原菌隨種子、殘枝敗葉和土壤傳播,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化學藥物處理、耕作栽培、傳統抗病品種應用等一般的防治手段對其均無效,故而被植物病理學界稱為棉花的“癌癥”,成為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世界性難題。此次棉花黃萎病學術研討會,目的在于增進學術交流,明確目前國內外棉花黃萎病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調整研究方向與目標,凝聚專家隊伍,共同推進棉花黃萎病菌傳播及流行規律、種群進化及致病力分化的遺傳學基礎、致病機理及抗病機制以及棉花分子抗病育種等方面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研討會邀請了12位專家學者分別從黃萎病菌群體基因組學、遺傳多樣性、棉花抗黃萎病遺傳育種、抗黃萎病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黃萎病綜合防治技術等方面作了前沿專題學術報告。
與會代表與專家進行了熱烈互動討論。通過研討,大家進一步明確了今后的主攻方向和任務目標,提高了協同創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