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環境危害因子風險評估團隊揭示了礦物-有機物絡合調控砷吸附和氧化的機制,為砷污染修復材料的科學設計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危險物質雜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砷具有高毒性和強致癌性,其生態健康風險受砷氧化程度和形態的影響。目前,礦物和有機物相互作用對砷化學轉化的調控機制仍有許多未知。
研究發現,黃鐵礦和有機物通過形成絡合物,增強礦物的光化學活性。絡合物與單獨的黃鐵礦相比,表現出更多的氧空位、更強的活性氧活性和更高的電子傳輸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了高毒性三價砷向低毒性五價砷的轉化。此外,活性氧的定量和捕獲證實了羥基自由基在三價砷氧化中起重要作用。該研究為揭示礦物和有機物高活性絡合物對砷的化學轉化作用及機制提供了依據。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姚金玲)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3.13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