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24日,為進一步推廣農業增產增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示范成效,中國
水稻研究所在江西珠湖農場舉辦了“雙季稻全程機械化集成技術示范工作培訓會”。
水稻所副所長錢前及所相關部門負責人,院
植保所、江西農業大學等單位專家、珠湖農場及其兄弟農場的50余位技術、生產負責人員參加。
培訓會上,錢前指出,2015年
水稻所將繼續按照中國農科院“糧棉油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生產模式研究”工作的統一部署,深入貫徹落實陳萌山書記的指示精神,要“集成推廣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水稻生產技術模式,促進生產生態協調發展,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水稻生產方式,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技術支撐”,聯合院內兄弟單位專家,與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方農業主管部門、科研院所及企業合作,認真組織實施水稻集成技術示范。
專家們分別就機械化種植的基質育秧、高產栽培、防病抗蟲等內容開展技術培訓。特別是由
水稻所研發的水稻輕型無土基質育秧新技術,經現場展示深受技術人員好評。據技術研發負責人金千瑜研究員介紹,該技術研制成的水稻輕型無土育秧基質,基質質地輕,理化性能穩定,便于搬運,具有較好的吸水膨脹性和充足而持續的養分供應能力;培育的秧苗健壯、抗逆性強、成毯性好,移栽后返青快;秧苗根系盤結性好,與機插秧設備兼容性強;育秧技術操作簡單,省工節本,解決了水稻機插秧育秧中營養土取土難和取土破壞土壤耕層、植被、環境等問題,也為我國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提供了一條新的有效途徑,已獲得發明專利6項。近年來,該技術先后在浙江、廣西、安徽、湖南、江西、黑龍江等15個省份開展試驗與示范推廣,取得了顯著的增產增收成效。(通訊員 章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