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9日,中國作物學會麻類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委員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湖北宜昌召開。來自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62家科研、企業和生產單位16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熊和平主任委員主持會議,中國工程院姚穆院士應邀到會并做主題報告。
會議指出,目前我國麻類產業正處于轉型期,一定要明確麻類作物的定位。作為麻絲茶等傳統作物之一的麻類作物因機械化收獲技術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導致了邊緣化。因此當前麻類作物現代化要在上述兩個方面聯合攻關,并且實現2個突破,一是突破單一傳統紡織面料用途,實現麻類多用途利用,如作為飼料、牧草和麻纖維膜,擴大產品市場;二是要積極發揮麻類作物優良性能,解決當前我國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問題。
會議部署了專業委員會下一步工作,一是要加強年輕人學術交流與培養;二是做好咨詢與政府參謀,同時培養一批國家層面的戰略科學家;三是與中國麻紡協會苧麻專業委員會產業成立聯合會,解決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
據悉,麻類專業委員會緊緊圍繞服務農業的主題,針對麻類生產發展的問題,適時召開了專題討論會,向政府提出了發展麻類生產的建議;以現場觀摩和示范展示的形式,宣傳和推廣了苧麻飼料化和育秧膜機插育秧技術等成果,培訓農技人員近700人次,培訓農民超過2500人次,為我國麻類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為加強我國麻類科研與國際同行的交流,先后參加了歐盟第七框架項目會議、聯合國糧農組織麻類相關會議,與歐盟、國際黃麻研究組等國家或國際組織進行了有效的交流,提高了我國麻類研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作者 王真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