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項目通過中國農學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評價專家組指出,我國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整體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馬鈴薯適應性強、耐瘠薄干旱、產量高、營養豐富,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改善膳食營養、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因馬鈴薯不含面筋蛋白,成型性、延展性、成膜性、持氣性差,手工難以制作成適合我國居民飲食習慣和口味偏好的主導產品,一直未成為我國居民主食。為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和健康中國建設,馬鈴薯中式主食產品工業化生產勢在必行。 “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針對我國馬鈴薯主食加工專用原料、關鍵技術和加工專用裝備、產品評價方法和技術缺乏等問題,研究創建了馬鈴薯主食加工原料和產品的評價篩選方法,發明了馬鈴薯主食產品的營養當量模型和馬鈴薯主食產品的鑒偽方法,填補了中式馬鈴薯主食加工原料和產品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化技術缺失的空白;創建了馬鈴薯面條熟化強筋與強壓成型技術、馬鈴薯饅頭降粘成型一次發酵技術、擠壓產品混煉降本提質技術,突破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粘度大、成型難、發酵難等技術瓶頸,為中式馬鈴薯主食產品創制奠定了基礎;發明了馬鈴薯主食加工生產恒溫恒濕面帶熟化、連續高溫調質等關鍵裝備,創建馬鈴薯主食加工系列生產線,研發出五大類200余種可以作為主食的馬鈴薯產品,實現了馬鈴薯主食規?;?、自動化、標準化、工業化生產,應用成效顯著。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6件、制定農業行業標準1項、企業標準3項,出版科普圖書一部(8冊),創制了專用裝備10臺套,創建了22條示范生產線。近三年產品在九省七市百余家企業生產,產品生產總量18.9萬噸,累計銷售額45.4億元。部分成果2015年被農業部評為農產品加工業十大科技創新推廣成果,推薦在全國推廣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據悉,近年來加工所在農業部、中國農科院的領導和支持下,全力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馬鈴薯主食化的國家戰略,以國家需求和社會責任為己任,以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充分發揮國家隊領頭羊、排頭兵的作用,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技術、產品、裝備、工藝、專用品種篩選、原料生產、標準制訂、檢驗檢測方法、示范推廣和企業培育的整體突破,創制的馬鈴薯主食加工系列技術、產品推向市場后得到業界廣大同仁、企業和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先后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部委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成果在全國9個省7個市百余家重點企業示范應用,累計銷售額45.4億元,為社會創造新增經濟效益8.9億元,帶動20萬戶農民種植馬鈴薯,增加農民收入4.0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使馬鈴薯主食化產業開發事業在全國由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通訊員 杜坷)
分享到
我國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發布時間:2017-03-28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作者:裴穎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