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持的973計劃項目“主要糧油產品儲藏過程中真菌毒素形成機理及防控基礎”中期總結會在北京召開。科技部基礎司、中國農科院科技局的有關同志參加評估,加工所領導同志及項目科研骨干近8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項目首席科學家劉陽研究員主持。
據悉,項目自啟動2年以來整體進展順利,全面完成了各項任務指標,部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初步揭示了花生和小麥儲藏過程中真菌菌群的演變規律;解析了黃曲霉不產毒的分子機理,基本勾畫出禾谷鐮刀菌高滲透甘油(HOG)和雷帕霉素靶標(TOR)信號途徑及其對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的調控機制;揭示了花生白藜蘆醇、乙烯抑制黃曲霉毒素合成的分子機理;建立了真菌生長活動早期監測預警體系和黃曲霉毒素產生預警模型;研發出安全高效的揮發性儲糧防霉制劑及其專用霧化裝置,獲得多株真菌毒素高效降解菌株,初步揭示了其降解機理,研發真菌毒素降解菌制劑和酶制劑。發表SCI論文51篇,申請專利34項,成功主辦了2014年國際真菌毒素大會,成立了中國菌物學會真菌毒素專業委員會,在真菌毒素研究領域形成了一支國際一流的創新團隊。
本次評估會聘請了973計劃農業領域咨詢組專家張家驊、湯章城、喻子牛、盧欣石、張榮慶與項目專家組成員劉陽、劉杏忠、謝丙炎等共同組成中期總結評議專家組,認真聽取了5個課題的工作匯報,對課題工作狀態和研究前景進行了評議,建議進一步凝練重點,深入機理研究,課題間加強信息共享與合作,凝練項目重大成果。
加工所所長戴小楓要求項目組一定要緊密圍繞項目擬解決的科學問題開展研究,嚴格按照項目任務書進行對照檢查,逐條認真吸取評議組專家意見和建議,做出切實可行的調整方案,確保圓滿完成項目后3年任務目標;課題負責人要嚴格按照國家科研經費使用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和程序,確保經費使用安全。
項目執行專家組針對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分課題召開專門會議逐條進行了討論和落實,進一步明確了后3年的研究計劃、研究重點和實施方案。(通訊員 高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