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種質聯盟)在云南昆明召開成立大會,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劉旭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萬建民院士,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政策體系處處長竇鵬輝等出席成立大會并發表講話。會議由中國農科院科技管理局局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秘書長梅旭榮主持。

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科技創新聯盟是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框架下成立的第二個專業聯盟。該聯盟由國家級、省級農業科研機構以及大學等67家單位組成。聯盟成立后,將致力于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通過重大科技任務牽引、優勢科研資源集聚、科學運行機制保障等手段,集聚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科研優勢資源和力量,構建統一高效的農作物種質資源科技協同創新機制,促進原始創新、協同創新、管理創新和成果轉化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萬建民指出,種質聯盟的成立對促進種質資源的原始創新、協同創新、管理創新和成果轉化創新,增加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戰略儲備,發掘創制優異種質和基因資源,實現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作用重大、意義非凡。他強調,種質聯盟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要積極推動農作物種質資源發掘保護等基礎工作,要緊密聯系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推進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等聯盟各有關工作。
劉旭在講話中強調,我國種質資源工作歷經60年,工作成績斐然,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創建了世界唯一的多維種植資源保存體系,共350多種作物47萬余份種質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二。但我國農作物資源保護、研究與利用面臨種質資源消失風險加劇、優質資源和基因資源發掘利用落后、保護與鑒定設施不完善、有效交流和共享不夠等問題。他希望種質聯盟一定要瞄準國家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緊密圍繞農作物種質資源科技創新與可持續性發展,有機銜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工作,強化自身組織建設,有效推進種質聯盟工作。他要求,種質聯盟各成員單位要根據自身情況,強化學科建設、團隊建設和科技創新,實現上下聯動、高效運行,確保種質聯盟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種質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劉春明所長代表聯盟介紹了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工作進展和聯盟成立情況。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3家單位代表做了典型發言。中國農業大學等8家單位代表簽署了聯盟協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陜西省政協副主席孫其信,中國工程院院士程順和、方智遠、蓋鈞鎰、榮廷昭、趙振東,等領導和專家共400余人出席了大會。(通訊員 官濤)
萬建民指出,種質聯盟的成立對促進種質資源的原始創新、協同創新、管理創新和成果轉化創新,增加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戰略儲備,發掘創制優異種質和基因資源,實現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作用重大、意義非凡。他強調,種質聯盟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要積極推動農作物種質資源發掘保護等基礎工作,要緊密聯系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推進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等聯盟各有關工作。
劉旭在講話中強調,我國種質資源工作歷經60年,工作成績斐然,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創建了世界唯一的多維種植資源保存體系,共350多種作物47萬余份種質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二。但我國農作物資源保護、研究與利用面臨種質資源消失風險加劇、優質資源和基因資源發掘利用落后、保護與鑒定設施不完善、有效交流和共享不夠等問題。他希望種質聯盟一定要瞄準國家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緊密圍繞農作物種質資源科技創新與可持續性發展,有機銜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工作,強化自身組織建設,有效推進種質聯盟工作。他要求,種質聯盟各成員單位要根據自身情況,強化學科建設、團隊建設和科技創新,實現上下聯動、高效運行,確保種質聯盟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種質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劉春明所長代表聯盟介紹了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工作進展和聯盟成立情況。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3家單位代表做了典型發言。中國農業大學等8家單位代表簽署了聯盟協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陜西省政協副主席孫其信,中國工程院院士程順和、方智遠、蓋鈞鎰、榮廷昭、趙振東,等領導和專家共400余人出席了大會。(通訊員 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