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蛋白質組學團隊基于我國選育的蜂王漿高產蜜蜂,通過腦嗅神經葉和磨菇體蛋白質組研究,揭示了調控分泌蜂王漿的神經生物學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分子與細胞蛋白質組學(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上。
據團隊首席李建科教授介紹,分泌蜂王漿是蜜蜂腦調控的哺育幼蟲行為。我國從意大利蜜蜂(意蜂)成功選育了蜂王漿高產蜜蜂品系(漿蜂),但神經生物學機理尚不清楚。該研究發現,哺育蜂接受幼蟲信息素刺激是哺育行為的前提,漿蜂哺育蜂嗅覺對幼蟲信息素刺激敏感度顯著提高,保證了王臺里幼蟲能及時得到蜂王漿哺育,這是蜂王漿生產的基礎。漿蜂與生俱來腦蘑菇體和嗅神經葉蛋白質和能量代謝功能加強,保障神經元和突觸發育,這是識別幼蟲信息素長期記憶形成的基礎。哺育蜂嗅神經葉蛋白質的合成與降解功能加強,保證神經元、突觸的長期記憶功能。同時調控磷酸化激酶與信號轉導代謝通路的功能增強,引起嗅神經葉可塑性和接收信號刺激的敏感性增強,加強哺育蜂對幼蟲信息素刺激的短期記憶。漿蜂采集蜂嗅神經葉蛋白合成和降解功能的加強以滿足巢外食物采集過程中處理復雜蜜源信息。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蜂產業提質工程等項目資助。(通訊員 謝文聞)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74/mcp.RA120.0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