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17日,“2019年豬綠色養殖模式集成協同創新技術交流與培訓會”在浙江金華舉辦。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孔亮,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畜牧農技發展中心主任陳良偉,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張軍民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副局長文學主持。
會議以“抗瘟復養、抗病營養、品牌鑄造、綠色發展”為主題,對標當前非洲豬瘟形勢下生豬產業“穩生產、保供給”重大需求,安排相關報告十余場,內容涵蓋國家、地方政策,抗瘟復養措施和技術方案等。該活動推介了豬產業生產鏈、供應鏈綠色生產提質增效模式,交流了各區域典型企業抗非瘟、穩生產及科學復養措施和技術方案。
近年來,牧醫所繼續依托中國農科院“生豬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聯合16家科研院所、大學、企業等針對我國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生豬養殖技術需求,圍繞“提素質、增效益、穩供給、保安全、促生態”的生豬產業發展目標,面向生豬產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需求,以生豬生產全產業鏈“綠色養殖、提質增效”為核心,主推生豬高效生產模式、健康無抗飼料、精準配方及飼喂、提升飼料轉化率的營養調控、廢物處理與綜合利用、生豬屠宰及豬肉質量安全全程控制、種養循環等8大類21項核心技術。通過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在全國重點養殖區和潛力發展區建立提質增效技術模式2套,提高生豬耗料增重比降低0.15左右,飼料中抗生素使用量減少70%以上,生豬糞肥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節本增效約15億元。通過科技助力,技術集成,進一步推動了生豬綠色提質增效的示范應用,輻射帶動了示范區內生豬生產技術水平。
孔亮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豬產業的恢復和發展,近期頻繁調度生產形勢,多次研究應對措施,密集出臺支持政策,從加大金融政策支持、保障生豬養殖用地、強化法治保障3個方面提供政策保障。他希望,堅持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機制,在全面構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環的畜牧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科技的價值,保障整個生豬產業鏈的增產增效。
張軍民表示,各成員單位針對綠色提質增效的關鍵環節,一是團結協作,穩步提升生豬產業整體水平。項目組樹立了全產業鏈和大協同、大聯盟意識,努力開展生豬高產高效模式攻關研究,對全局性、綜合性生產技術進行梳理研究并集成示范,全面提升了生豬產業的整體水平。二是因地制宜,加大協同創新力度。針對不同區域生態條件和生產習慣,完善和提升了已建立的生豬綜合生產技術模式。聯合地方優勢科研院校和龍頭企業,發揮自身研究優勢,完善示范點的布局,擴大輻射帶動范圍,建立協同創新與技術集成研發體系,在推動養豬業節本降耗、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促進行業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方面作用顯著。
行業及地方主管部門、項目組成員、項目示范企業專家、領導和企業家300余人出席會議。(通訊員 高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