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
特產研究所獲悉,該所“特種動物疫病防控”創新團隊趙建軍等首次建立了犬瘟熱病毒(CDV)感染毛皮動物(狐貍、貉和水貂)的致病動物模型,并揭示了CDV對3種動物致病性差異的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病毒學研究知名期刊《抗病毒研究(Antiviral Research)》雜志上。
據悉,CDV可感染犬科和鼬科的多種肉食動物,造成宿主強烈免疫抑制和較高死亡率。近年來,隨著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犬瘟熱一直是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業的“頭號殺手”。為建立CDV對狐貍、貉和水貂的致病動物模型用于犬瘟熱疫苗和抗病毒藥物評價以及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研究。該研究通過CDV人工感染該3種易感動物,創新性地建立了評價病毒毒力和宿主免疫抑制的相關指標并對感染動物進行實時監測研究。試驗結果表明CDV對該3種動物致病性(毒力和免疫抑制)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此外,通過對感染動物體內天然免疫、細胞和體液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轉錄水平分析表明,CDV對3種不同動物致病性差異與感染動物細胞因子的變化具有一定相關性。揭示了CDV對該3種動物致病性差異的機制。
在該致病動物模型基礎上,該團隊對2012年以來流行于我國毛皮動物中的CDV變異株進行了致病性評價。試驗結果表明CDV變異株對毛皮動物(尤其水貂)具有更強致病性,即在我國毛皮動物中產生了高致病性CDV變異株。為闡明CDV變異株生物學特性及其致病性增強的機制,由趙建軍主持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犬瘟熱病毒變異株對水貂致病性增強的分子機制”于2015年成功獲得立項。(通訊員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