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設施植物環境工程創新團隊發現,利用太陽能中溫集熱技術結合吸附式空氣取水材料,可實現溫室內空氣濕度負荷的智能處理,減輕高濕環境對作物的病蟲害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能源(Energy)》上。
日光溫室俗稱“暖棚”,是北方低碳節能溫室的代表。日光溫室內白天高溫低濕,而夜間低溫高濕,冬季夜間室外溫度過低,無法利用通風進行有效的除濕,致使植物冷害、病蟲害時有發生。
該研究通過硅酸凝膠與氯化鈣等固體材料的物理發泡,最終形成多孔結構的除濕材料,并將非離子型親水材料沉積于其表面,提升除濕效果。根據復合材料快速吸附和脫附的特點,利用自設計的簡易型太陽能集熱器對除濕材料進行中溫解析,使除濕劑獲得再生,實現循環利用。該研究為日光溫室冬季夜間低成本連續除濕,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行路徑。通過該系統的智能控制,北京地區日光溫室夜間平均相對濕度可維持在80%以下。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通訊員:王佳)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6054422401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