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16年第1期“農科講壇”(中國農業科技報告會)在國家農業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本次“農科講壇”借“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顧問委員會會議”召開的契機,邀請巴西農業研究院院長毛里西奧•洛佩斯(Mauricio Lopes)博士介紹了巴西熱帶農業可持續集約化發展的經驗、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樊勝根博士針對供給側改革對中國農業發展提出了建議。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副院長唐華俊、
吳孔明出席報告會。報告會由國際合作局局長馮東昕主持。
報告中,洛佩斯介紹了在過去的40年中,巴西如何克服本國土壤肥力低、人口貧困和熱帶地區自然環境復雜等諸多挑戰,推進熱帶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歷程。他指出,巴西熱帶農業的發展經歷了免耕地種植、雙季作物、綜合式農牧林結合系統三次重要變革,通過采取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大力推廣使用生物固氮技術和現代生物基因組技術等一系列舉措,大大推動了巴西熱帶農業及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提高了糧食生產力和科技創新能力,使得自然資源得以可持續利用,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洛佩斯表示,巴西愿意同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合作,一起應對挑戰,共同實現全球糧食安全的目標。
樊勝根在報告中指出,當前與國外糧食價差擴大、糧食庫存積壓、支農財政投入產出率低、環境退化、食品安全問題、營養不均衡是制約中國農業和食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樊勝根認為,中國供給側改革要從6個方面開展:改補貼為收入支持;實行制度改革,建立更有效的食物生產系統;擴大社會保障;鼓勵多邊互惠貿易;增加氣候適應型、資源節約型投入;支持生產和消費更有營養、更安全的食品。在談到科技政策研究如何更好地為供給側改革作貢獻時,樊勝根強調,要打破不利的政策約束,以便確保資源使用的效率和有效性,為多贏的農業技術創新創造有利環境;要深化科技政策研究,通過反復試驗,提出更加務實、漸進式的改革策略。
此次“農科講壇”邀請了來自巴西、荷蘭、塞拉利昂、法國的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及國際知名專家參加。院機關負責同志、院屬京區各單位領導、青年職工代表、研究生院學生代表等4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