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賀超興)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共同完成的“863”計劃子課題研究成果“可控環境無公害蔬菜全季節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1月18日通過農業部鑒定。專家稱,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項目組篩選出適宜的番茄、甜椒、黃瓜、甜瓜蔬菜品種30個,提出了病蟲害分階段重點防控與誘抗技術,總結出四種蔬菜全季節栽培的溫、光、肥、水等量化管理指標及相應的栽培技術規程。日光溫室番茄平均年畝產20.6噸,甜椒年畝產12.0噸,黃瓜越冬茬畝產量14.8噸,實現了設施蔬菜優質高產和均衡供應。研究還創建了蔬菜有機土壤栽培模式,研究了農產廢棄物的快速腐熟和有機土配制方法,開發出改善根際環境的有機土壤、有機基質栽培技術,改善了根際環境,克服了早衰現象。
研究者說,這一成果的成本低,效果好,易于推廣。完善了適合國情的有機基質無土栽培系統,解決了長期以來無商品化、無土栽培成型有機基質的難題。項目還建立了番茄等4種蔬菜全季節栽培溫、光、濕環境與生長關系數據庫,研究開發了番茄、黃瓜生長發育與積溫的關系模型和溫室番茄、黃瓜、甜瓜栽培管理專家系統,為可控環境蔬菜栽培管理提供了計算機輔助決策支持平臺。
集成組裝的4種蔬菜無公害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程已成熟應用于華北、東北、西北及東南沿海溫室大棚設施蔬菜栽培,技術便于操作,應用范圍廣,安全性高。
研究人員說,采用此技術生產的溫室蔬菜單產比普通栽培提高50%%—77%%,產值增加60%%—118.8%%,產品可達國家綠色食品標準,產投比由1∶1.2提高到1∶2.9以上。
項目實施期間,在全國建立生產示范基地35個,累計技術推廣面積達200多萬畝,新增產值32.1億元,技術輻射面積380多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