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31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和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聯合承辦的首期“全國有機稻米及相關產業生產加工與認證技術”研討(培訓)班在浙江杭州舉行。來自15個省份的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及農業科技部門的100多名業內人士參加了研討和培訓。
舉辦本期研討(培訓)班的目的是:深入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有效落實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農市發[2004]5號文件)中提出的認真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工作的措施,積極實施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三位一體、整體推進”的工作戰略思路,在推進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工作進程中,有序指導并加快推動我國有機稻米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積極搭建為有機食品生產者、管理者提供專業技術知識和過程控制要求及認證管理規范的專項科技服務平臺,努力滿足有機稻米和相關產品的市場準入需要,滿足各地生產基地和生產企業的生產加工貿易等認證工作的需要。
面對稻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生產總量最高、食用人口最多的第一大農作物產品,發展有機稻米不僅具有良好的基礎,而且具有廣闊的前景。有機稻米不僅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外市場需求,而且還將會帶動相關生產資料、米制食品、兒童營養食品、飲料等產業的發展。舉辦這期研討培訓班既是一次宣傳貫徹國家新標準《有機產品》的學習班,也是一次有機稻米及相關產業生產加工與認證的技術研討會,更是一次有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內部檢查員的專業技能發證培訓班。立足于從技術層面、認證要求上增強共識,促進發展。
在研討(培訓)班期間,水稻所所長程式華研究員、中國農科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錢永忠和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常務副主任郭春敏研究員等專家講授了“新時期我國稻米產業發展的對策”、“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與措施”和“我國有機食品的發展現狀”等內容。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檢中心和“中綠華夏”稻米認證專業分中心的相關專業人員系統講解了國家新標準《有機產品》釋義、有機食品認證的基本要求、有機稻米生產與認證的重點要素等專題課程。同時,還安排了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江蘇、浙江等8家單位作了互動研討式的有機稻米生產技術應用與管理的經驗交流。對參加研討(培訓)班人員存在的有機稻米生產及“稻鴨共育”等相關不明確技術問題,還組織了我所專業人員與培訓人員對口式的解惑答疑座談會。
參加研討(培訓)的人員十分珍惜這次研討(培訓)機會,普遍反映本期研討(培訓)班內容豐富,服務周到,講授內容的針對性、專業性、互動性強,學有所獲。通過這次研討(培訓),對操作有機食品稻米及相關產品研發更加充滿了信心。(水稻所米質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