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駐華代表米希卡(Misika)、市場貿易司項目首席技術官梅里特•克拉夫(Merrit Cluff)、高級經濟分析師方成,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屈四喜副司長、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張興旺副司長,農業部相關單位、糧農組織駐華代表、信息所相關科研人員,以及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教學單位70余名專家出席了啟動會。啟動會由信息所許世衛所長主持。
“加強中國農業市場監測和農業展望能力”項目主要是以加強中短期農產品市場監測和分析能力為目標,圍繞農產品信息采集與加工、農產品預測數據庫和國家商品平衡表建設、農產品供需走勢研判、貿易政策分析和預測模型等,完善我國農業信息監測預警系統,為保障國家糧食與食物安全提供科學決策。
屈四喜在會上表示,建立一個健全的農產品市場監測和預警系統是加強我國農產品市場的一項重要工作,項目的啟動實施正是落實今年5月份首屆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會議上通過的《關于糧價波動及農業行動計劃》的一項重要舉措。
張興旺指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不斷深化,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相互影響越來越深,研究中國的農產品市場離不開世界,分析世界農產品市場也離不開中國。希望雙方通過技術合作,為改善、提高全球糧食與食物安全信息體系作出重要貢獻。
米希卡說,中國是重要農產品的生產大國與消費國,監測預警中國農產品市場不僅是保障國家糧食與食物安全的需要,更是世界糧食與食物安全保障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項目的正式啟動,標志著聯合國聯農組織在加強與中國政府合作上邁入新的時期。
項目主任許世衛介紹了項目相關情況。他說,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合作,開啟了一扇中國農產品市場分析的對外交流窗口,實現了站在國際視野上研究中國農產品市場問題,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國際化,提高中國在世界農產品市場的話語權,從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為保障國家糧食與食物安全提供科學決策。
會上,方成高介紹了全球糧食與農業信息及預警系統(GIEWS)、農業市場短期預測和中長期展望方法、國家商品平衡表的制作以及FAO短期監測報告。克拉夫介紹了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FAO的中期展望報告及預測方法、數據的獲取與加工、參數的確定等內容。
會議認為,該項目的實施,將對中國開展農產品市場監測預測和展望工作給予良好的技術支持,提高中國農產品分析的總體水平,培養國際一流水平的農產品市場分析團隊;同時也將為FAO改進預測模型、完善數據庫系統、提高農產品中長期展望能力等方面提供強大支持。項目的啟動拉開了FAO“加強中國農產品市場監測和農產品展望能力”TCP項目的序幕,標志著我國信息分析技術邁入國際先進行列,對于推動我國農業信息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保障國家糧食與食物安全將產生深遠影響。

加強中國農產品市場監測和農業展望能力研究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