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蛋白組學技術在動物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提升科研水平,加強人才培養,發揮國家級科研平臺的引領作用,3月25-3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心實驗室舉辦了第二屆蛋白質組學新技術培訓班。本次培訓班由美國康奈爾大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平臺主任張勝與牧醫所中心實驗室孟慶石博士共同授課。
蛋白質組學作為高通量研究蛋白質表達及分子功能的現代技術手段,廣泛應用于遺傳、營養、醫學診斷及新藥研發等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有助于科研人員對實驗設計和分析結果進行充分解讀。全面掌握蛋白質組學方法需要系統的生物學、質譜分析技術及其生物信息學的訓練。本次培訓班針對國內動物科學及其他研究領域蛋白質組學技術應用存在的普遍問題,結合中心實驗室的工作基礎、平臺條件及需求調研,引進美國康乃爾大學蛋白質組研究平臺最新培訓內容優化課程設計。培訓內容涵蓋質譜結構和工作原理,蛋白質組學實驗設計和樣品前處理,數據庫檢索、數據統計分析和功能注釋6個模塊,將理論學習和上機操作實踐相結合,強化學員動手能力,并結合多個案例講解不同分析技術流程的用途和優缺點。
通過5天的高強度培訓,學員們不僅系統掌握了蛋白質組學技術理論知識及多種技術流程,并能獨立完成數據分析。武漢輕工大學的陳洪波副教授表示,本次培訓班的內容正是他們課題組研究急需的技術知識,培訓效果遠超過預期和曾參加過的其他培訓。參訓學員對牧醫所中心實驗室的開放運行管理給予了高度贊賞并希望該培訓班能長期舉辦,讓牧醫所共享平臺優勢惠及更多全國同行。
來自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武漢輕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天津農學院,中國農科院蜜蜂所、加工所、飼料所、植保所等14個科研單位的44名學員參加了本次培訓。(通訊員 高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