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科所攻克作物誘變育種難題 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牽頭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要農作物誘變育種”項目中期進展交流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和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有關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作科所副所長、項目首席專家劉錄祥研究員主持。
會上,劉錄祥匯報了項目中期研究進展與亮點成果。他要求各課題要對照任務書內容認真完成考核指標,做到定性描述指標和量化指標相結合、誘變方法創新和突變篩選方法創新相結合,實現項目成果的技術、方案和產品的有機整合,促進項目一體化實施。既要重視新品種示范應用,提高顯示度和影響力,也要加強材料交流,促進協同創新,豐富研究成果,提高成果質量。作科所將一如既往為項目的一體化實施提供服務,為國家的糧食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據悉,該項目經過3年聯合攻關,在輻射終端升級、誘變與篩選技術建立、突變體庫構建、優異性狀新材料創制、新品種培育與推廣等方面已超額完成中期指標任務。創建了適于多種農作物樣品類型的基于回旋加速器和串列加速器的高能重離子輻射誘變育種平臺,開發了基于HRM的水稻插入/缺失和點突變高通量篩選技術;創新了作物空間誘變與地面模擬高效育種技術、小麥突變基因高通量篩選TILLING技術、小麥高效細胞誘變技術等。發現了基于五羥色胺調控的水稻抗蟲途徑;揭示了水稻錯配修復基因OsMsh6在誘發突變中的效應;發現了輻射誘變可創制表觀遺傳變異,在全基因組、單堿基水平確定了核輻射誘發作物突變的特征與頻率。在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上創建了6個大容量梯度表型突變體庫;創制了抗除草劑、抗稻瘟、低鎘水稻突變體,高抗葉銹、條銹、白粉病和稈銹病小麥突變體等新種質新材料70份、優異親本10份。培育出適合于不同地區的優質、多抗、高產的魯原502、航麥247等小麥,江兩優7901、華航48等水稻,龍育168、魯單501等玉米,綏農44、黑農80等大豆等作物新品種49個,新品種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達4000多萬畝,其中國審小麥新品種魯原502實現了誘變改良小麥品種的新突破,解決了重穗型高產品種易于倒伏的生產難題,年推廣面積超過1500萬畝,成為全國第二大小麥品種。該項目將繼續按計劃持續完善建立高效的誘變和突變體篩選技術體系,加強主栽品種的突變體庫構建,創制生產急需性狀的突變材料,深化空間環境和高能重離子束生物誘變分子機理,強化誘變育種成果展示。
中國農業大學徐良明教授、李自超教授,黑龍江省農科院總農藝師閆文義等項目特邀咨詢專家還對項目和課題中期進展進行了點評,提出了寶貴建議。相關專家及項目代表等90余人參加了會議。(通訊員 衛斐)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