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由我院柑桔研究所承擔的重慶市重大科技專項——“柑桔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及“柑桔分子育種與種質創新”項目通過重慶市科委組織的驗收。
3年來,“柑桔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項目發掘出與柑桔果實脫落相關EST(表達序列標簽,是指從不同組織來源的cDNA序列)925條、抗CTV(柑橘衰退病毒)相關EST 320條、與果實酸代謝相關EST 65條、與果皮褐變相關EST 65條;建立了DNA實物保存庫和遺傳信息數據庫各1個,遺傳信息數據庫已經收錄了2075條序列;克隆了15個基因的全長cDNA,采用熒光定量和半定量RT-PCR對其中8個基因進行了初步鑒定,并通過農桿菌介導的轉基因技術獲得了580株轉基因抗性植株;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制定新標準1個;開發新產品1個;發表研究論文12篇(其中SCI 6篇);培養博士生3人,碩士生7人。
“柑桔分子育種與種質創新”項目申請獲準了4個轉基因柑桔材料的中間試驗許可證(農業部頒發),篩選獲得了11個田間抗病性顯著提高、其它園藝性狀無劣變的轉基因抗潰瘍病柑桔株系;進一步完善了柑桔規模化、實用化轉基因技術體系,新創制120份轉基因柑桔新材料,經初步評價篩選獲得抗柑桔潰瘍病、耐生理性缺鐵的轉基因柑桔材料近20份;建立了基于雜種胚離體培養挽救和分子標記早期鑒定的柑桔高效分子標記輔助雜交育種技術平臺,獲得各種經分子標記早期鑒定的雜種材料2000余份;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得專利授權1項);2個柑桔品種通過省部級新品種審定;發表研究論文27篇(其中SCI 2篇);培養研究生15名。
專家組認為,兩項目取得的研究成果為柑桔重要功能基因發掘和轉基因抗性育種奠定了良好基礎,特別是項目篩選獲得的抗柑桔潰瘍病和耐生理性缺鐵的轉基因柑桔材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提出了一條解決重慶市柑桔生產中的生理性缺鐵黃化問題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