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主持的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南方地區幼齡草食畜禽飼養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于3月3-4日在京舉行。
據項目首席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刁其玉研究員介紹,我國南方地區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8%,對肉類(尤其是牛羊鴨鵝肉)產品需求大且品質要求高,而長期以來南方地區草食畜禽飼養技術落后,導致母畜繁殖性能低,幼畜生長速度慢,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直接導致畜禽養殖效率低和肉產品供給緊張;南方地區甘蔗、香蕉、麻類、薯類、桑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占全國的60%-99.7%,這些作物的副產物是巨大的潛在飼料資源。因此,加強南方地區幼齡畜禽培育,同時廣開南方飼料資源,發展節糧型畜牧業,對于我國南方地區的畜牧業發展和肉產品供給具有重大意義。
該項目將針對我國南方地區巨大的經濟作物副產物資源優勢和幼齡畜禽飼養技術落后的現狀,重點研發幼齡肉羊、牛、肉兔、鴨、鵝早期培育技術及母畜飼養技術;依托南方地區經濟作物副產物和各類草食畜禽的飼養特點,完成15-20種南方地區濟作物副產物的營養價值和飼用價值評定;開發實用技術、產品10-15個;建立南方地區幼齡草食畜禽飼養技術典型示范點5-8個,示范各類草食畜禽100萬-300萬頭(只);最終構建一整套適合我國南方地區經濟作物副產物開發利用的技術模式,為畜禽的高效生產提供技術支持,促進優質畜禽產品生產和市場供給。(通訊員 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