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在河北省召開2017年糧食加工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現場考察會。相關種糧大戶、合作社代表、加工企業代表,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和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部分崗位科學家、試驗站站長等5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在國家現代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的支持下召開,旨在探討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思路,交流小麥產量高、庫存高、進口量高、加工企業缺少優質原糧等結構性矛盾問題的解決方案,提升糧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潛能。會議圍繞促進農業“產加銷”緊密銜接、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探討了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以及培育農民增收新模式等一系列問題。
與會代表現場考察了金沙河糧食種植合作社的發展歷程、后期規劃、規模化種植示范田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交流和探討了加工企業+黨支部+農戶+職業農民、加工企業+農戶+職業農民、加工企業+合作社、種糧大戶或家庭農場等融合發展模式,以及固定型、浮動型、股權分配型的參與主體利益分配機制等問題。
與會代表認為,深入推進小麥加工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要以加工企業為龍頭,組織小麥生產,融合發展小麥一二三產業;通過規模化種植降低生產成本,保障原糧質量穩定性,提高制品品質,促進融合發展增量效益,提升小麥產業鏈的整體效益;探索多種增量效益分配機制,實現融合發展,參與主體互利共贏;配套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和小麥生產試驗基地,聚集小麥品種、栽培、植保、加工等各環節的技術資源,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技術支撐,進一步降低風險。(通訊員 杜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