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畜禽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團隊進一步解析了裘皮山羊羊毛彎曲調控機制,為動物被毛生長發育提供了新的調節因子。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
據趙倩君副研究員介紹,動物毛發纖維的彎曲度是影響皮毛品質高低的關鍵因素之一,裘皮毛股彎曲減少會導致品質下降,為此,解析動物被毛彎曲調控機制對提高毛皮動物品質具有重要科學意義。中衛山羊是我國珍稀山羊品種,裘皮品質馳名世界,但其裘皮被毛彎曲分子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為了探索山羊被毛彎曲變化的分子機制,該研究對中衛山羊不同發育時期不同彎曲度的被毛皮膚組織進行全轉錄組測序,篩選到與被毛彎曲相關的28個差異顯著表達的miRNAs;這些miRNAs靶基因富集到參與毛囊發育、毛發彎曲調控等相關的信號通路。通過細胞水平驗證進一步證實了其中兩個miRNAs對毛乳頭細胞增殖具有調控作用,能夠通過調控特定信號通路中相關基因表達影響毛囊發育,研究解析了中衛山羊被毛生長發育調控機制。研究還分離培養了羊毛乳頭細胞,不僅為毛囊發育生物學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細胞模型,也為優質羊種質資源保存提供了重要補充。
該研究獲得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絨毛用羊產業技術研究體系項目支持。(通訊員 高冰清)
原文鏈接:https://www.mdpi.com/1422-0067/21/14/5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