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1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分會共同主辦,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江蘇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共同承辦的“第四屆全國農業環境科學峰會暨農業環境科研協作網會議”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行。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90余個農業科研單位、農業院校、氣象部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
農業環境問題一直關系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確保環境安全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農業環境科研工作的中心任務。本次會議以農業環境科技創新為主題,針對氣候變化與農業減災、旱作節水與節水農業、農業污染控制與環境修復、農業環境工程等主要議題展開了學術交流,形成了強化農業環境領域科研合作和全面提高農業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儲備和轉化能力的重要措施。
環發所梅旭榮所長主持了開幕式。科技部計劃司申茂向巡視員以“世界科技發展趨勢與我國科技規劃預測”為題,論述了農業環境所取得的成就和問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嚴少華研究員以“水葫蘆安全種養與資源化利用成套技術研究與展望”為題,談了農業污染治理的緊迫性;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員楊林章以“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現狀與展望”為題,談了太湖污染治理方法;中國農業科學院信乃詮研究員以“氣象災害與糧食安全”為題,談了防災的應急措施;加拿大環保部國家水研究所教授Edwin David Ongley圍繞“農業面源污染負荷估算”作了主題報告。
梅旭榮回顧了全國農業環境科研協作網的發展歷程,與會代表圍繞農業環境重大科學領域與創新重點及國家有關“十二五”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形勢和任務展開了討論。
代表們一致認為,“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階段,希望以農業環境科研協作網為平臺形成大協作,通過協調、整合,提出有重大影響、帶動學科長遠發展的項目,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會后,代表們考察了太湖流域水污染的治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