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申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農業遙感機理與方法”獲得資助。該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是資源區劃所獲首個創新研究群體項目,也是中國農科院在地球科學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力推動我國農業遙感領域相關研究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全球環境變化區域響應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該項目將聚焦農業資源遙感的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科學前沿,以陸—氣交互作用、農田水熱平衡等理論為指導,以“機理揭示—方法發展—產品生產—過程解析”為主線,重點開展農業資源遙感機理與方法研究。通過項目研究,預期發展建立一套完善的農業資源遙感理論與方法,引領國內外農業資源遙感的發展方向,進一步使我國農業遙感研究持續保持國際領先水平。
該創新研究群體依托國家遙感中心農業應用部、國家智慧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農業農村部農業遙感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遙感應用中心研究部等科研平臺,圍繞國家現代農業發展的戰略需求和農業遙感學科的國際前沿,經過近30 年的長期合作、不斷發展,在農田地表溫度、土壤水分與蒸散發、地表覆蓋遙感機理與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率先提出了國際廣泛通用的4種地表溫度遙感反演算法中的3種,主持完成的主要農作物遙感監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業務化應用、農業旱澇災害遙感監測技術等研究先后于2012和201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學術影響。
多年以來,資源區劃所圍繞重點學科領域,注重科學研究的持續積累,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強化基礎研究;堅持人才引進和培養并重,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研團隊,針對引進人才試行“特批制”,全面實行綠色通道;同時及早謀劃項目,設置預研、儲備項目,積極組織申報經驗交流會,開展申報書撰寫技能培訓,嚴把申報書質量關;積極構建績效激勵機制,塑造良好的“基金文化”科研氛圍。該創新群體項目的立項標志著研究所基礎研究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同時也對研究所科研管理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訊員 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