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承擔的4個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項目通過了農業部科教司組織的驗收。
據悉,為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支撐,農業部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研究納入《“十二五”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規劃》,并于2012年首批啟動了4個項目,均由質標所主持。經過5年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4個項目共發表文章226篇,其中SCI論文109篇;申請發明專利75項,獲授權專利36項,相關技術轉化成國家和行業標準40項,部分成果獲得國家獎1項及省部級獎勵6項,建立示范應用點236個,舉辦培訓班212次,培訓人員11100多人次。
葉志華研究員主持的“農產品真實性識別與質量安全追溯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圍繞豬牛肉、蜂產品、茶葉等3類農產品,建立了基于同位素、礦質元素、紅外光譜、DNA指紋圖譜等真實性識別及追溯技術、數據庫及溯源系統,在北京、杭州、武漢、昆明等地20家肉、蜂、茶相關質檢機構與生產經營企業進行了示范應用,為我國優質農產品產地、品種及品質真實性識別與追溯提供了技術手段。
蘇曉鷗研究員主持的“反芻動物β-激動劑殘留規律與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初步探明了克侖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3種β-激動劑在肉牛、綿羊和山羊體內代謝殘留規律,開發了分子印跡高效樣品前處理、速測裝備及配套試劑、高精度確證分析方法,構建了移動檢測實驗室,在遼寧、河南、山東等6個省進行了示范推廣,應用于全國飼料及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等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顯著提升了飼料和養殖環節β-激動劑防控技術能力。
王靜教授主持的“農產品安全快速監測技術和產品研發及其示范應用”研發了系列農藥、獸藥、生物毒素、違禁添加物快速檢測技術、產品及設備,在我國湖北、山東、江西、遼寧、吉林等地試驗站、生產企業、質檢機構等41個示范點進行示范推廣應用。
楊曙明研究員主持的“動物養殖中新型未知添加物篩查與確認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針對我國動物養殖中違禁添加物這一行業頑癥,研制了多套非目標、高通量篩查與確認技術,構建了動物養殖環節中未知添加物篩查與確認技術體系,在全國飼料和畜產品預警監測、飼料養殖企業自控中得到應用,發現的新型未知添加物檢出率大幅下降;在布控示范區未發生新型未知添加物引起的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監測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