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提高和改善亞太地區科研和技術人員在應用C-13穩定性同位素技術的知識和技能,用于研究土壤有機質和碳同位素區分來評價植物對干旱和鹽堿的耐受性,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委托,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在北京舉辦IAEA亞太地區技術合作項目培訓班。來自中國、韓國、孟加拉國、馬來西亞等26位學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此次培訓以“C-13在土壤有機質研究和評價植物抗干旱和鹽漬化能力的應用培訓”為主題,旨在提高和改善亞太地區科研和技術人員在應用C-13穩定性同位素技術的知識和技能,用于研究土壤有機質和碳同位素區分來評價植物對干旱和鹽堿的耐受性。IAEA指派專家杰賽夫•杰克森•阿杜吉米菲就C-13技術原理和應用理論進行了介紹,并帶領學員在
環發所順義基地進行實地考察。他還向學員們講解了土壤和植物樣品采取及實驗分析過程,對樣品數據結果了處理、分析和討論。
此次培訓班的舉辦,不僅提高了亞太地區成員國應用C-13穩定性同位素技術研究土壤固碳和評價植物抗逆能力的知識和技能,促進了參會成員國之間的交流,而且對提高中國農科院同位素示蹤技術在農業環境評價中的應用方面的國際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為強化全院在農業流域環境過程同位素示蹤中的領先地位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環發所副所長董紅敏、國家原子能機構劉漢思等出席了培訓班開班儀式(通訊員 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