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北京召開了第七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來自全國有關?。ㄊ校┺r業科學院、高等院校、中國科學院以及本院的131位委員出席了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第六屆學術委員會以來的工作,研討“十二五”期間我院的科技發展,評審2011年院科學技術成果獎。
方智遠副主任委員宣布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翟虎渠主任委員做了題為“推動科學發展,引領創新方向,為國家食物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的工作報告;王小虎秘書長做了院“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編制情況匯報,科技局袁龍江副局長做了2011年度院科學技術成果獎評審說明。會議開幕式由劉旭副主任委員主持。
翟虎渠在工作報告中首先回顧了第六屆學術委員會的工作。他說,在過去的五年里,委員會充分發揮民主咨詢、參謀、評議的作用,不斷創新工作機制,認真履行職責,緊緊圍繞學科建設和科技創新,積極開展農業重大問題調研,不斷加強農業科技合作與學術交流,為我院“三個中心、一個基地”建設建言獻策,促進了科技創新和學科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力地推動了“十一五”各項工作。特別強調,第七屆學術委員會的工作任務:一是要認清形勢,把握方向。緊緊圍繞國家糧食及食物安全、生態安全、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積極發揮“國家隊”、“領頭羊”、“主力軍”作用。二是要理清思路,明確任務目標。要以打造具有國內外重大影響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核心機構、推動“三個中心、一個基地”建設為目標,以自主創新為主線,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強化能力建設,促進成果轉化,推動科技合作與交流,力爭在重大理論、重大技術、重大品種、重大產品等取得突破,推動我院自主創新能力上一個新臺階,科技快速轉化水平上一個新臺階,科研裝備條件上一個新臺階,學科群優勢上一個新臺階,科技合作與國際影響力上一個新臺階,支撐國家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三是要強化措施,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的積極作用。要發揮“高級智囊團”的作用,對我國農業和農業科技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為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獻計獻策,為全國農業科技事業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要積極組織開展學術交流,嚴把學術關、學術道德關,維護中國農業科學院形象和聲譽,在學風建設、學術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發揮模范作用。
關于2011年的工作,翟虎渠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要以“開好局、起好步”為總要求,對接國家各類科技規劃和計劃,對接各計劃立項程序和環節全面啟動科技自主創新行動、科技平臺與基地建設行動與計劃,重點抓好國家主體科技計劃和部門專項計劃的科研立項、國家和部門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平臺立項與評估復審、新鄉等試驗基地建設與管理、國家獎重大成果培育和“十一五”獲獎成果宣傳、學科培育和學科共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科技支撐服務合作和“三百”科技支農行動品牌推進等工作,全面適應科研管理的新要求,為開啟“十二五”科技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要密切跟蹤和對接國家相關科技規劃,完成院“十二五”科技規劃等編制;進一步強化項目儲備和選題建議,全力做好科技立項工作;重點抓好項目總結和驗收,突出做好新增項目的啟動與管理工作;抓好科技平臺的立項和評估復審,強化運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繼續抓好試驗基地建設與管理,不斷完善試驗基地體系;不斷加大成果培育力度,重點組織做好國家獎申報,全面提高成果影響面和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強化對現代農業示范區的科技支撐,切實提高科技興農工作成效;繼續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積極推進學科建設,拓展學科共建領域;繼續強化團隊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我院科技事業的發展創造條件。
與會委員分組討論了翟虎渠所作的工作報告,認真評議了院“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一致認為,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第六屆學術委員會的工作,全面分析了“十二五”我院及我國農業科技面臨的形勢,明確了學術委員會的工作重點和任務目標,進一步明確了今后的發展方向;院《“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的框架清晰,定位準確,指導思想明確,目標任務具體,很好地規劃了我院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振奮人心。委員們就完善院 《“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
本著“科學、公平、公正、從嚴”的原則,會議評審出了2011年度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獎25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9 項,二等獎15項。
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七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翟虎渠主任委員作報告
劉旭副主任委員主持開幕式
方智遠副主任委員宣布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