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組織的成果評價會上獲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草原研究所,甘肅農業大學,甘肅創綠草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寒旱區牧草新品種選育與制種技術及高產栽培模式研究應用”取得重要進展。
該項研究針對我國寒旱區牧草產業“適應本土的優良品種少、制種和高產栽培技術缺乏”的瓶頸問題,歷時17年,以“新品種選育-良種繁育-高產栽培技術與模式”為主線,開展技術創新與成果應用,選育出適宜我國寒旱區種植的抗寒、耐旱牧草新品種8個、新品系2個;研發牧草新品種高產制種技術,特別是針對苜蓿種子產量低的問題,創造了苜蓿低播量、寬行距播種技術;創新了配套的旱地溝壟作干埋等雨播種、沙化土壤灌木+牧草間作草地建植、河灘鹽堿地混播牧草地建植等高產栽培技術等;成果總體水平達到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河灘鹽堿地混播牧草地建植等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項研究自2002年開始,先后得到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呼倫貝爾試驗站經費、科技部支撐項目“優質草產品生產加工與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等項目支持。獲得國(省)審登記品種8個,制訂行業標準1項、地方標準6項,獲得發明專利1件、實用新型專利7件,登記軟件著作權2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60篇,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通訊員 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