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在豆科模式牧草蒺藜苜蓿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植物細胞報告(Plant Cell Reports)》上。
CRISPR/Cas9是新近發展的基因組編輯技術,通過導向RNA(gRNA)將Cas9核酸酶引導到基因組的特定位置,進而對靶標DNA進行定點編輯,可以用來刪除、添加、激活或抑制目標基因,由于其設計簡便、編輯高效等特點,目前已在擬南芥、水稻和小麥等多種植物成功利用,然而CRISPR/Cas9技術能否在豆科牧草中使用尚無報道。
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是新興的豆科模式植物,是研究豆科牧草功能基因組學的理想材料。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發展了一個適用于農桿菌介導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并利用該系統成功得對蒺藜苜蓿的內源基因PDS進行了定點敲除,在T0代得到了比例達到10.35%的純合敲除突變體。
本研究證明了CRISPR/Cas9技術可以應用于豆科模式牧草蒺藜苜蓿的基因組編輯,進一步拓展了該項技術在植物中的應用范圍,為蒺藜苜蓿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同時,該項研究將為CRISPR/Cas9技術應用于紫花苜蓿等具有復雜基因組豆科牧草的遺傳改良提供研究思路和技術參考。
生物所 “青年英才計劃”D類人才孟穎穎博士為本論文的第一作者,牛麗芳研究員和林浩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99-016-2069-9
CRISPR/Cas9是新近發展的基因組編輯技術,通過導向RNA(gRNA)將Cas9核酸酶引導到基因組的特定位置,進而對靶標DNA進行定點編輯,可以用來刪除、添加、激活或抑制目標基因,由于其設計簡便、編輯高效等特點,目前已在擬南芥、水稻和小麥等多種植物成功利用,然而CRISPR/Cas9技術能否在豆科牧草中使用尚無報道。
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是新興的豆科模式植物,是研究豆科牧草功能基因組學的理想材料。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發展了一個適用于農桿菌介導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并利用該系統成功得對蒺藜苜蓿的內源基因PDS進行了定點敲除,在T0代得到了比例達到10.35%的純合敲除突變體。
本研究證明了CRISPR/Cas9技術可以應用于豆科模式牧草蒺藜苜蓿的基因組編輯,進一步拓展了該項技術在植物中的應用范圍,為蒺藜苜蓿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同時,該項研究將為CRISPR/Cas9技術應用于紫花苜蓿等具有復雜基因組豆科牧草的遺傳改良提供研究思路和技術參考。
生物所 “青年英才計劃”D類人才孟穎穎博士為本論文的第一作者,牛麗芳研究員和林浩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99-016-20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