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耕地質量保育團隊研究揭示有機蟲糞對堿性鎘超標土壤具有鎘鈍化和肥力提升的雙重作用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危險材料雜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白星花金龜幼蟲介導的生物轉化技術是一種極具前景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法,其生產的蟲糞被認為是一種高度腐殖化的優質有機肥,在土壤中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種子發芽率,促進作物生長。然而,其作為一種優質土壤改良劑,對堿性土壤重金屬的固定機制卻鮮有研究。
該研究根據白星花金龜幼蟲分別取食玉米秸稈,水稻秸稈和木屑后生產的蟲糞對堿性溶液中鎘吸附的結果,選取固鎘效果最佳的蟲糞進行土培實驗,分析評價該蟲糞對不同堿性土壤中鎘固定和肥力提升的綜合效果。研究發現,玉米秸稈蟲糞對鎘的吸附量最大,0.5%和1.5%添加量的玉米秸稈蟲糞顯著降低了不同堿性土壤中鎘的生物有效性含量,并顯著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和速效養分含量。研究結果表明,白星花金龜幼蟲取食玉米秸稈生產的蟲糞對堿性鎘污染土壤具有“脫毒增肥”應用潛力,該研究為堿性鎘超標農田安全利用與耕地質量保育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