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2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中國農學會特產分會、國家特種經濟動物科技創新聯盟、吉林省特產學會聯合主辦,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吉林特研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承辦的中國農學會特產分會2018年學術年會暨特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河北秦皇島召開。
會議以“特產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為主題,突出“科技引領、交叉融合、振興特產、健康發展”的特產業發展思路,邀請知名專家作大會主題報告,設立毛皮動物、特種經濟植物、茸鹿、特產品加工等4個分會場進行學術交流,與會專家學者還實地參觀了河北昌黎毛皮產業園區以及華夏干紅基地。
中國農科院特產所所長李光玉表示,作為農業科研的國家隊,特產所自建所之日起,多年來一直奮戰在振興我國特產業的一線陣地上,圍繞毛皮動物、鹿、人參、山葡萄等珍貴、稀有、經濟價值高的特種經濟動植物產業,大力開展家養、家植應用技術和基礎研究,同時加強特產品深加工與綜合開發研究。在未來經濟增長放緩、環保壓力加大和生產要素趨緊的條件下,特產所將聯合業內相關科研力量,發揮科技創新優勢,通過協同攻關和技術集成示范,破解特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課題和關鍵技術,進一步探索推動特產業健康發展的新模式、新技術、新機制、新業態,助力我國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和健康中國建設。
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副局長文學說,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和源動力,特產業作為農業經濟和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產業鏈產值已超過萬億元,成為我國許多地區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在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健康中國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通過此次會議的召開能夠有效促進全國特種經濟動植物領域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優秀企業的交流融合,通過跨部門、跨領域、跨學科的大聯合、大協作,共同推動特產業的蓬勃發展。
楊福合研究員等分別以我國特種動物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我國山葡萄研究現狀及展望、我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現狀和對策、藥食同源藥材發展趨勢及產品開發、保健食品的研發思路與技術要求為主題,闡述了以毛皮動物、山葡萄、中藥材等為代表的特種經濟動植物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健康中國建設、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學術交流環節,與會的專家學者充分交流探討我國特產業的發展形勢、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共同分享國內外特種經濟動植物領域的最新科研進展和研究成果。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靳占忠出席會議。會議由特產所副所長李滋睿主持。來自全國農業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300余人參加會議。(通訊員 王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