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合作的羊草全基因組測序計劃已全面啟動。該計劃完成后,將對我國極為豐富的羊草資源的新品種選育、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原生產力提高以及產業開發等工作帶來重要推動作用。
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 Tzvel.)是禾本科賴草屬多年生根莖型草本植物,廣幅旱生草原的建群種、鹽生草甸的優勢種,是一種重要的優良牧草。羊草主要分布于歐亞大陸溫帶草原地區,在我國境內的分布約占總分布面積的50%。羊草作為溫帶草原和草甸群落的關鍵建群種,在維持中國北方草原生態系統穩定、生物多樣性、草地生產力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作為優質牧草,在推動我國草地畜牧業健康發展上起著重要作用。
據此項測序計劃的主要推動者之一、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侯向陽所長介紹,羊草的基因組來源、系統發育關系與地位、物種起源至今缺乏有力證據;與草原退化相關的羊草結實率低、發芽率低、繁殖率低等“三低”問題、生態可塑性、放牧退化等問題長期困擾其合理開發與利用,而從全基因組序列中提取的生物學信息可為解決以上諸多問題提供有力證據。同時,通過羊草全基因組測序后,其蘊含的海量生態功能信息將極大地促進牧草基因組和草原生態基因組學的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研究員介紹,羊草是高度雜合及多倍化的草本植物,我們將以新一代測序技術為基礎設計羊草全基因組測序方案,完成其全基因組測序、組裝和注釋等,并以此為核心開展一系列基因組水平上的探索和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院士指出,羊草全基因測序開辟了一條從微觀領域研究大草原的新思路,對于解決草原退化與草地畜牧業等問題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他指出賴草屬是小麥族多年生植物中用于小麥遠緣雜交育種最有利用價值的一個屬,從賴草屬中向小麥轉移耐鹽、抗病基因是小麥育種家的主要目的。羊草是小麥及其他禾本科牧草的近緣種,基因組存在廣泛的共線性或同線性及微共線性,在進化過程中呈現高度保守性;通過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的得到一些優良性狀基因將成為麥類作物和牧草遺傳改良的重要基因資源。
該計劃將填補草原植物基因組研究的空白,有力推動草原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草地改良、草地畜牧業等的健康發展。同時,該計劃的完成還將為世界牧草基因組、生態基因組及復雜基因組等研究提供全新的起點和平臺。(武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