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農業部
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主辦的全秸稈覆蓋地復式耕種作業技術示范推廣活動,在天津市靜海縣陳官屯鎮西釣臺村舉行。成果轉化局副局長潘燕榮,農機化所副所長、研發成功負責人胡志超出席活動。
由中國農科院創新團隊“土下果實收獲機械”、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機械化裝備崗位”創制的全秸稈覆蓋地免耕播種機在示范現場得到觀摩人員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贊譽。該機械在小麥收獲后秸稈未作任何處理的田塊上,通過秸稈粉碎清理裝置將地表秸稈粉碎、撿拾,經橫向推送及氣力提升后向后端拋撒,同時,反向淺旋裝置進行破茬破土,完成苗床整理;播種裝置趁秸稈未落下、地表無秸稈的空檔進行潔區施肥播種;粉碎后的秸稈再由拋灑裝置均勻覆蓋于播種后的地面上,一次性完成了碎秸清秸、苗床整理、施肥播種、播后覆秸等作業工序,作業順暢可靠、高效高質,株距、行距、播深、播量有序精確,完全符合當地播種農藝要求。
胡志超表示,秸稈禁燒問題,不僅是京津冀地區,也是全國大氣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實現機械化秸稈禁燒,是農機科研人員的重要命題,也是農機行業多年致力攻克的難題。農機化所經過多年的調研、試驗和研究,創新提出了全秸稈覆蓋地免耕復式耕種作業技術,有效破解了現有免耕設備存在的入土部件掛草、壅堵和架種、晾種等技術難題。創制的全秸稈覆蓋地免耕播種機可將秸稈均勻覆蓋在地表,不僅肥效化利用好,而且可達到“準地膜”覆蓋效果;且通過更換部分作業部件,可滿足全秸稈覆蓋地免耕播種花生、大豆、玉米、小麥等不同旱地作物播種需求。
據悉,全秸稈覆蓋地免耕播種技術已被農業部列為主推技術,產品已在技術受讓企業天津市津旋農業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實現批量生產,有望成為市場主體與主導產品,為真正實現機械化秸稈禁燒提供了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撐。
“全秸稈覆蓋地復式耕種作業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組成員,天津市農機局、各區縣農機中心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負責人、農機合作社代表、農業生產種植大戶共計200余人參加了推廣活動。(通訊員 江帆)